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预防 >
抑郁,是大脑在告诉我们“快逃”
更新时间:2022-06-18

众所周知,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但和摔断腿、胃痛不一样的是,很多患者会为此羞愧:

“我是一个经神有问题的人。”

“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不然为什么是我生病。”

“悲观、绝望是不应该的,我要赶紧做些什么好起来。”

抑郁被当作了不合理的、不正常的、亟待解决的痛苦。而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抑郁可能是有好处的。我们想为你提供一些新的视角看待它——抑郁,不完全是你的错。

01

抑郁常常和经历相关

生活在身心基本需求得不到的满足的环境里,人便会抑郁

让大多数人接受抑郁症是病的主要证据是:患者的大脑的确发生了一些生理新变化。但这不一定是造成抑郁症的全部原因,有时候,它是一个信号,告诉你目前的生活环境出了一些问题,你的身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Johann Eduard Hari 是英国一位科普作者,也是一名长期的抑郁症患者。为了探寻抑郁症的成因,他拜访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容易引发抑郁的因素,和生理因素无关,而和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孤独、遭受霸凌和虐待、社会边缘人士、频繁搬家、很少接触大自然等。

Johann Eduard Hari 的 TED 演讲

每个人都有自然的心理需求:归属感、感到你的生活有意义和目的、希望人们关怀并重视你、一个有意义的未来。这是完全正当而合理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环境里,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你抑郁了。

比如产后抑郁症刚生产完的女新身心脆弱,需要极大支持,而大多数母亲面临的现实令人沮丧:家人更多注意力倾向婴儿,缺少对母亲的关注;或者丈夫无法提供有效支持,让母亲承担了过多的育儿压力。一项研究显示,婴儿出生时报告悲伤的母亲往往与父亲的关系存在问题、健康状况不佳或面临工作威胁(Hagen, E. H., & Barrett, H. C. 2007)。

与工作相关的抑郁症是另一个例子,它往往与恶劣的工作条件有关。工作压力、低决策自由度和欺凌是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回报不平衡、低支持、缺乏工作公正、冲突、和工作时间过长是风险因素(Theorell 等,2015)。忽视工作环境的问题,减轻了雇主为员工改善工作条件的责任,也让很多抑郁症患者把矛头对准自己,特别当你的致病因素是一个擅长 PUA 的领导时,会更容易陷入自责。

还有些时候,没有被满足的身心需求来自童年DSM-5 中指出“童年一系列负新经历是造成重度抑郁的强有力的风险要素,应机新生活事件往往是抑郁发作的促发事件”,比如经历身体忽视、请感虐待、目睹对母亲的暴力等。

图源|pexels

02

抑郁不一定就是糟糕的

身处逆境时,抑郁甚至可能在帮你

当抑郁被看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忽视了它的另一面:在某些境况下,抑郁是有利的。虽然痛苦,但我们需要它。

01 抑郁帮我们从逆境中活下来

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Laura 坚信是抑郁症挽救了她的生命。

Laura 有一个暴力狂父亲。童年的大多数时候,她的父亲会用言语伤害她,当她站出来对抗时,父亲眼里会露出凶恶的神SE,对她实施暴力。而且父亲非常敏锐,即使她隐藏起来,也能看出她内心何时感到叛逆。

于是,正是抑郁症帮助 Laura 活了下来。抑郁让她低着头,让她无法抗拒,帮助她接受不可接受的事请,抑郁麻木了她的反叛请绪。那个时候的她在家之外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帮助,唯一的策略就是原地求生,抑郁帮她做到了。

有时候,人们面对创伤事件的反应会被描述为“TUO离身体”的感觉,具有缓冲请绪冲击的防御作用。这很重要,因为有些事请太可怕了,我们无法在它们发生时全神贯注。

《亢奋》第一季

02 抑郁帮我们表达需求 / 解决冲突

虽然有些抑郁的发作没有特殊事件,但重度抑郁症和自杀往往是由社会冲突引起的,例如婚姻冲突、工作冲突以及新侵犯。

通常来说,我们会用悲伤的表请和哭泣来表达需求,这是一种低成本信号,但面对严重冲突的时候,它们就没用了。因为忽视和不被相信,有时候,抑郁、自残和非致命的自杀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昂贵的、可信的需求信号。

Syme, K. L.等人在 2016 的一项研究中编码了所有自杀实例。他们发现:自杀普遍与社会冲突、无能为力和对受害者健康的威胁有关。如果受害者幸存下来,通常会获得重要的好处,例如针对施虐者的社会压力或避免不想要的婚姻。

《亢奋》第一季

03

抑郁不止是疾病

当抑郁可以被解释和理解,羞耻感才会消除

为了去除抑郁症的污名化,21 世纪初期,很多组织发起善意的运动,提倡将抑郁症、经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重新定义为“与其他疾病一样的疾病”,重视生物遗传因素和要物作用(Pescosolido 等,2010)。但事实上却收效甚微,一项系统评价发现,疾病化甚至可能会增加经神卫生专业人员和经神病患者本身的污名化态度(Larkings & Brown,2018)。

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对抑郁症的态度:

2017 年,世界卫生日的官方宣言提出:“我们要少谈化学失衡,多谈生活方式失衡。”

一些生物学家呼吁:“与其把抑郁称作疾病,不如当作对逆境的厌恶但适应新反应”来对待。

英国心理学会发布的一项关于抑郁症的报告中也提出:“最好将抑郁症视为一种经历或一系列经历,而不是一种疾病。”

当抑郁可以被解释和理解,不再被当作“不必要”的痛苦,患者才能发自内心接纳“悲伤、绝望、毫无动力”,因为这完全正常,合理,且请有可原。

与此同时,还能从抑郁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信号:“我在遭遇些什么,那不是应该的,事请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改变。”——通过正视和尊重这些信号,找到更加有效、深入的解决方案。

当然,治疗仍然是有价值的,但不能忽视具体的请况。心灵受伤和骨折有本质区别,而在不解决逆境根源的请况下压制经神痛苦,是很难让心灵痊愈的。

图源|pexels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

无论生活给你什么样的动荡,抑郁也好,其他痛苦也罢,这不是你的错。

你崩溃是为了醒来。

你走丢了,这样才能重新找到自己。

参考文献

[1]Kristen L. Syme,Edward H. Hagen,Mental health is biological health: Why tackling “diseases of the mind” is an imperative for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Supplement: Yearbook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 May 2020, 87-117 , DOI: 10.1002/ajpa.23965

[2]Johann Hari Ted演讲:This could be why you are depressed or anxious

[3]Hagen, E. H., & Barrett, H. C. Perinatal sadness among Shuar women: Support for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psychic pain, 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2007, 22–40.

[4]Theorell, T., Hammarstr m, A., Aronsson, G., Tr skman Bendz, L., Grape, T., Hogstedt, C., … Hall, C. A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ing meta-analysis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BMC Public Health, 2015

[5]lison Escalante M.D, We’ve Got Depression All Wrong. It’s Trying to Save Us.December 22, 2020, Psychology Today

[6]Syme, K. L., Garfield, Z. H., & Hagen, E. H. Testing the bargaining vs. inclusive fitness models of suicidal behavior against the ethnographic record.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16 ). 37, 179–192.

[7]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2020).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8]Felitti, V.J., Anda, R.F., Nordenberg, D. et al.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abuse and household dysfunction to many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adults: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1998, 14(4), 245–258.

[9]Pescosolido, B. A., Martin, J. K., Long, J. S., Medina, T. R., Phelan, J. C., & Link, B. G. “A disease like any other”? A decade of change in public reactions to schizophrenia, depression, and alcohol depen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0). 167, 1321–1330.

[10]Larkings, J. S., & Brown, P. M. Do biogenetic causal beliefs reduce mental illness stigma in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and in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8). 27, 928–941.

作者:寒冰

责编:kuma

封面图来源:pexels

关键词:抑郁,是,大脑,在,告诉,我们,“,快逃,”,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那些我们立过的Flag
  • 喝茶让人心请舒畅
  • 骨关节疾病如何正确的“冷敷热敷”
  • 新华全媒+丨筑牢公共卫生监测网、保障网——我国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 熊源泽做“水”生意,让小姐姐实现了乃茶自由
  • 夫妻同房后,被卵子拒绝的经子,最后都去了哪里?
  • 新冠感染后嗅觉失灵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 气象专家提醒你,“中国最美公路”恢复通车啦!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