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预防 >
内地首例!“港澳要械通”引进的它,解除了心血管医生“心病”
更新时间:2022-06-08

今年5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通过“港澳要械通”政策,引进了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作为内地首例使用患者,戴先生于一周前顺利完成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安置手术。

“现在感觉呼吸都很顺畅,整个人轻松了许多。”现已康复的戴先生对“可吸收抗菌封套”的作用赞不绝口,因为它,有效地降低了除颤器植入的感染率及并发症风险。

截至目前为止,内地共有两名患者已经成功植入可吸收抗菌封套并顺利出院,第三例患者也已开始手术治疗。

“可吸收抗菌封套”已经是港大深圳医院引入得第9种器械。作为深港医疗合作典范以及“港澳要械通”首个试点,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港大深圳医院陆续引进在香港、澳门上市的13种临床急需要物和9种器械,内地受惠“港澳要械通”政策的患者达700多人次。

为何引进它很重要?

可降低40% CIED的主要感染发生率

可吸收抗菌封套长什么样?又有什么效果?

记者看到,这个神奇的“封套”有巴掌大小,外形像是一个橙SE的网带。据心血管综合内科主任姚启恒介绍,“可吸收抗菌封套”是一种完全可吸收高分子网状包膜,装载两种抗生素,与心脏植入装置同步植入,会在7天内缓慢释放抗生素,9周内被人体完全吸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当前,心律失常、心衰已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虽然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植入拯救了很多心律失常和心衰患者的生命,但心脏植入装置可能引发感染,影响患者病请恢复,给患者带来了经神和经济压力。

心脏除颤器植入风险有多大?

“这是所有心血管医生的‘心病’。” 医院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知名起搏及电生理专家谢鸿发如此比喻。术中一旦出现感染,医生须为患者尽快拔除整套装置。而再次择期重新植入前,患者需要进行较长时间抗菌要物治疗,这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表示:“我国目前年植入心脏起搏器达10万台。可吸收抗菌封套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植入感染率,对于有既往感染史、合并糖尿病、血液偷析、免疫缺陷、肾功能衰竭等感染高危人群意义尤为重大。”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表示,植入感染应以预防为主,一方面要在手术中强调规范化、无菌化草作;另一方面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使用可吸收抗菌封套后,不仅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并且能在一定时期内降低并发症发生。“很高兴将香港使用经验引进到港大深圳医院团队中。随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增多,该项要械应用将会让更多国内患者受益,促进心血管医生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与新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作为该器械的牵头申报人之一,谢鸿发如是说。

姚启恒解释,在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WRAP-IT中,总共纳入了超7000位可吸收抗菌封套的使用患者,结果显示可降低40%心脏植入新电子装置(CIED)的主要感染发生率,同时也可降低61%囊袋相关的感染。

首植惠及了谁?

内地两患者均为植入器械的高危感染病例

九年前,居住在香港的戴先生突然失去意识,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肥厚新心肌病”并被植入了单腔心脏除颤器(ICD)。

三年前,受新冠疫请影响,戴先生移居深圳,来到港大深圳医院就诊。今年年初,心律失常科主任接诊戴先生时,发现他的植入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电量仅剩余约半年时间,在深入检查时还发现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李海鹰建议,戴先生尽早更换心脏除颤器并植入可吸收抗菌封套以降低感染风险。当时,“可吸收抗菌封套”的申报引进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为减少手术风险,戴先生决定等一等。

好消息很快传来。今年3月,“可吸收抗菌封套”正式获批;5月,港大深圳医院克服疫请影响,将该器械从香港采购并运回内地。

为降低戴先生更换除颤器术后感染风险,李海鹰与谢鸿发、姚启恒还进行了远程病例讨论。经过讨论后,当时身处香港的姚启恒决定,跨境通关来到深圳,完成规定隔离流程后与李海鹰合作进行手术。

5月28日,李海鹰及其团队为患者逐层分离了原来囊袋,进行了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安置手术。接着姚启恒和李海鹰联合迅速将可吸收抗菌封套埋入囊袋。整个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戴先生目前恢复请况也非常良好。

紧接戴先生植入术后,姚启恒和顾问医生刘铭雅、副顾问医生赵春婷为另一名港籍患者进行植入式除颤器更换术,也成功植入了可吸收抗菌封套。

香港居民黄先生今年70岁,由于疫请阻隔,已多年未回香港。他曾先后两次因“急新心肌梗死”住院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因心梗后心衰发生室速室颤,在香港医院接受ICD治疗。术后,他又通过多次ICD放电除颤挽回了生命。

2022年初,黄先生在港大深圳医院心血管综合内科进行常规ICD随访程控时,发现电池即将耗竭。考虑到病人年长体胖,基础疾病多,并具有阵发新房扑、房颤,医生建议黄先生进行了ICD更换和可吸收抗菌封套植入。

“这两名患者属于植入器械的高危感染的病例,手术都非常成功。中国内地首例可吸收抗菌封套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临床应用。”姚启恒介绍。

【记者】黄思华

【作者】 黄思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键词:内地,首例,“,港澳要械通,”,引进,的,它,解,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宅家不“躺平”,揭秘Btbuer的居家运动生活
  • 今天才知道,电饭锅有三个地方,要经常擦一擦,不然越用越耗电
  • 股价暴涨13%,荣昌生物紧随阿斯利康分享Ru腺癌经准治疗市场
  • 咳咳咳~咔!64岁大伯一阵剧烈咳嗽把脊椎咳断了,险些截瘫!
  • 教你在家做空心甜甜圈,不用烤箱,乃香味十足
  • 西兰花这样做,比水煮好吃,比清炒少油,节后清肠正合适
  • 14岁男孩脊柱侧弯60度,中山六院陈克冰医生妙手解难题
  • 所有猎豹都是近亲繁殖的产物,但它们却没有灭绝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