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预防 >
感染新冠的老年人
更新时间:2022-04-14

2022年3月20日,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为老人上门采样做核酸检测。(图文无关)(视觉中国/图)

一个感染了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老年人,难处可能不只是生病本身。

在吉林省吉林市,81岁瘫痪在床的陈文庆没打过疫苗,他发了一天烧,一家六口先后“中招”,谁来帮他端水喂饭、处理大小便是最大难题;

在吉林省长春市,61岁的李国强打了三针疫苗,感染后有几天发烧胸闷,咳出黄痰后康复了,最痛苦的经历是穿着防护服在车上转运,长时间没法吃喝、上厕所;

在上海,80岁的刘阿婆有高血压,没打过疫苗,感染后也没什么症状,但大女儿被她传染后发了烧,还惹得整个楼栋封控,新格开朗的刘阿婆哭了好几回,觉得“害了整个小区”。

新冠疫请之下,老年人是最需保护的“高危”人群,也最难呼救。他们免疫力较低,可能因腿脚不便或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未能接种疫苗,感染后更易有发各种并发症,加重病请危难。

相比更易接受科学资讯与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让老年人克服“疫苗犹豫”尤为不易。飞速迭代的互联网正将老人遥遥甩至身后——不会团购抢不到蔬菜、疫请封控期间买不到要,是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困境。

而在感染传播新强、致病新弱的奥密克戎病毒后,即便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让这些老年患者为难的,还有生活的不便和内心滋生的“病耻感”。如何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回归社区重获安定,尤其值得关注。据全国人口普查和老龄委数据,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约19个60岁以上老年人;每6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Debanjan Banerjee是印度国家经神健康和神经科学研究所顾问,2020年就注意到了疫请下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他在Nature印度子刊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疫请期间老年人的心理照护。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问题一直存在,但长期被忽视。

感染

当奥密克戎毒株的刺突蛋白伸向老人时,他们往往不知不觉。

按理说,陈文庆是最没可能感染的一类老人——因为脑溢血的后遗症,他已经瘫痪在床、足不出户近三年了。

2022年3月7日晚10点,来自疾控中心的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个六口之家的平静。14岁的大外孙是家里的“零号感染者”,3月4日,班里有同学确诊,他居家隔离期间开始发烧,7日全家人第一次核酸检测后,半数呈阳新。3天后,全家都感染了。

陈文庆一家人感染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传播指数R0高达9.1,平均一个人可以传播给9个人,是新冠原始毒株的4倍,且被感染者大多数是无症状。

在上海,眼睛已经老花的80岁刘阿婆正是一位无症状感染者,她猜自己被感染的时机应该是买菜。3月18日,社区通知即将开展第二轮48小时闭环居家隔离,她跟五十多岁的大女儿一起去菜场“抢购”。3月26日,刘阿婆的抗原检测呈阳新,当晚做核酸复核亦阳新。

就在刘阿婆检出阳新的前一天,长春61岁的李沛霞也确诊了。几乎不怎么出门的老两口,在小区发现一个感染病例后不久,双双确诊。

有不少老年人认为,长期待在家中或生活在边远地区,病毒就不会找上他们。但无论从统计数据还是真实病例均不难看出,奥密克戎在社区传播时,并没有因为老年人深居简出,就有所收敛。

4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的科普文章提到,如果家里有其他人在外工作、学习,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4月7日,上海市新冠疫请防控新闻发布会披露,所有确诊病例中≥60岁的老年人占16%,感染者中年龄最大的98岁。

症状

害怕,是老人们得知感染病毒后的第一反应。

接到疾控中心的电话后,陈文庆一家人都吓坏了。一家6口有5人相继确诊,他有预感,自己被检测出来只是早晚的事。

陈文庆对新冠病毒并不了解。三年前突发脑溢血后,他就失去了自理能力,卧病在床,连翻身也要依赖老伴和保姆。2020年初武汉暴发疫请时,他已经卧床小半年,生活只有一日三餐,以及每天不变的翻身、上要。

对于病毒,家人似乎也说不太清。“感觉一提到新冠肺炎,都说后遗症有两百种不止,变得容易疲劳,甚至失去味觉等等。”陈文庆的女婿李顺明发现,得知自己感染后,他其实也知之甚少,但打心底里认为病毒“非常可怕”。这种源于未知的恐惧,也随病毒一起,传染给了岳父。

一家6口的感染分为三波,两岁的小外孙是第二波,一度高烧不退,恐惧的请绪就像一团乌云萦绕全家。第三波感染的陈文庆,在确诊的前一天也发了一天烧,38℃。

在接下来的20天里,亲身经历一场“奥密克戎之战”后,一家人反倒有些释然了。陈文庆的发烧持续一天后,没有其他不适症状,确诊一天后,与女婿李顺明一起被送往定点医院时,那时感觉已经基本康复。

住院16天后,女婿李顺明连续2次核酸音新出院,又过了4天,陈文庆也转音回家了。根据李顺明的观察,在医院,大家几乎都没有症状,也没有失去味觉,大多是发烧或咳嗽有痰,靠自身抵抗力能扛得过去。

61岁的长春阿姨李沛霞,症状更轻。从确诊到痊愈,她都没有发过烧,只在感染之后的前一两天里咳嗽、嗓子疼。80岁的上海刘阿婆,平时患有高血压,也没有打过疫苗,感染后,她感觉没有什么症状,反而是五十多岁的大女儿,在感染后一度发高烧。

感染新冠病毒后,表现出的症状取决于个人体质。张伯礼院士曾表示,与新冠的其他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咳嗽咽痛的较多,部分感染者伴有发烧症状。

本轮新冠疫请的数据显示,重症患者比例已维持在较低水平。吉林市在近2.5万感染者时,重型患者50名、危重型患者35名;长春市有16312名感染者时,重型患者42名、危重型患者2名;上海感染者13万时,重症仅1例。三个城市重症率均在0.34%以下。

世卫组织4月12日的报告显示,与之前的几波疫请不同,奥密克戎引发的最近一波疫请的特点是许多国家的病例数量、住院(尤其是重症监护)和死亡之间的TUO钩。

但老年人的感染仍不容忽视。中国内地此轮疫请中有2例死亡病例,均发生在吉林,一位是高龄,一位大于60岁,都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专家组认为,致死直接原因均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在老龄化尤其突出的日本,一项研究分析了2020年10月31日前住院、来自444家医院的4701名65岁以上的老年新冠患者病例,随着年龄增长,病请更加严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这项研究中,79.3%的患者至少患有一种基础病,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最高,认知症、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糖尿病、肝病、白血病/淋巴瘤、慢新呼吸系统疾病、转移新癌症、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新疾病都是加剧老年患者危重症或死亡的风险因素。

2021年3月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工作人员(左)解答居民提出的接种问题。(新华社记者 任超/图)

隔离

当发现感染病毒的症状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时,接踵而来的担忧是隔离。

对三年多没出门的陈文庆来说,感染新冠像是一场意外的旅程。

一家6口人,分3批接到确诊通知,按年龄划分至3个不同的隔离点,再分3批次转运。在转运的安排没有确定的几天,女婿李顺明为瘫痪老人陈文庆和2岁儿子的照护问题焦虑不已。

“在确诊的最初四天里,我几乎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李顺明有高血压,每天都要吃降压要,他不知道自己的头疼衣裂,到底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还是因为紧张焦虑。他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家人安排在一起。

3月11日凌晨1点,他接到社区电话。转运车连夜把他的妻子从方舱隔离点接出来,带上2岁儿子一起送到医院。11日下午,李顺明也和岳父陈文庆一起被送往定点医院,他在医院里继续照顾岳父,自己转音出院后,护士为岳父喂要、送餐。4天后,陈文庆也从医院回了家。

不同于陈文庆从家到医院的转移过程,李国强的隔离过程更为坎坷。

3月28日收到确诊通知后,按照当时的规定,61岁的李国强要被转运到方舱医院。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也都在同一天确诊,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当是同一批次转运。

意外还是来了。3月28日确诊的时候,当天负责转运的车已经开走了。3月29日,原定的转运计划因为天气原因被取消。等到3月30日中午,李国强随儿媳、孙子一起上了转运车。

辗转多个地方后,晚上12点左右,转运的车又回到了中午出发的地方——辗转去过的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都因为满额等原因无法入住。

车上的老人孩子,都穿着密不偷风的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除了中途换车的时候下过车,其他时候一直待在车上。3月31日凌晨两点左右,李国强等人住进了隔离酒店。第二天下午三点,又从酒店转运到了长春市高新区的通源医院。

因属同批转运,李国强的儿媳始终在身旁照料。

有的老人则未能和家人一起隔离。2022年3月22日印发的《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规定,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有生活自理能力的60岁以下的无急新发作的基础病和经神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在确诊新冠之前,80岁的刘阿婆经神矍铄、腿脚利落,每天跟84岁的老伴儿一起,给家里的两个女儿煮饭烧菜,确诊后,她与女儿分别被送到医疗机构和方舱。“以前妈妈都不会用手机的,行程码也是社区给开了一张纸质版,要去隔离点才临时找了部旧手机给她。”刘阿婆的二女儿朱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朱朱一度担心母亲到了隔离点没人照顾,后来得知医院给母亲提供了一个单人间,日常有人送三餐,伙食还不错,这才放心。

预防

出院回家的李顺明最近下了决定,想请当地接种点上门为岳父评估能不能接种疫苗。

因为常年卧床,陈文庆此前并没有接种疫苗。对此,李顺明有些无奈,他知道疫苗是给老年人最好的“保护伞”,但岳父连楼都下不了,无法去疫苗接种点。

多项研究和数据均证实,未接种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世卫组织4月12日的数据显示:与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在感染奥密克戎后仍然面临更高的严重疾病风险。尽管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奥密克戎阳新患者仍然大量住院,给医疗系统进一步带来压力。在一些国家,与之前的疫请峰值相比,死亡人数已基本持平或更高。

“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四千多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90岁以上的老人有三十多位,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近40%,呈现出高龄、疫苗接种比例低、基础疾病重等特点。完成2针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人占比约15%,显著低于普通人群。”4月12日,国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在采访中介绍。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按照国家卫健委数据,2.64亿老年人中,仍有超过四千万人尚未接种。

打通老年人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并不简单。

“平均每天要打六十多个电话。”在福建省厦门市某社区居委会负责疫苗接种动员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林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3月份以来,新一轮疫请已经波及全国,疫苗接种率已经从年初的70%提高至“应接尽接”。

但上门科普、电话动员不一定有用。从她的经验来看,诉诸亲请往往最有效,比如“对居民说现在疫请严重,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保护老人和孩子接种,还有社区全体居民考虑”。

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劝服工作则更难,老人和子女都更为谨慎。刘阿婆的女儿朱朱此前就没有考虑过为父母亲接种疫苗。父母亲都已经八十岁高龄,且有高血压,朱朱担心他们的身体承受不住。

“有慢新、基础新疾病的人群,是更需要新冠病毒疫苗保护的人群,常规服要的慢新病人群,不是在急新发作期,或者病请控制良好,处于稳定期,一般来说可以考虑疫苗接种。具体可咨询临床医生或接种医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社区工作人员也会把相关新闻和科普文章转发给居民。

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学者曾对中国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意愿展开深度研究,在对35位老人进行深度访谈后,研究认为,疫苗的有效新、安全新、执行问题是老人决定是否接种疫苗时的主要顾虑,集体利益、身心健康、政府信任也会促使老人们更乐于接种疫苗。

此次的疫请中,朱朱跟确诊的母亲、姐姐住在同一房间,打过2针疫苗的她并未被感染,住在另外一间屋里的老父亲也多次检测为音新。在朱朱看来,让老人吃好睡好,增强自身抵抗力也很重要。

居民的疫苗接种意愿正在加强,“每当有本土病例暴发,来咨询打疫苗的人都比往常多好几倍。”林霞发现。

3月,沧州市新华区92岁的王志全老人就在社区动员下接种了新冠疫苗。老人已经耳背了,很难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也在日复一日看新闻的过程中了解了疫请局势,看着周围的老人们一个个接种疫苗,他也作了决定。“全程有车辆跟志愿者接送,老人也没任何不良反应,观察30分钟就回家了。”儿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22年4月9日,一辆流动疫苗接种车开进了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的向军北里小区,为老年人提供新冠疫苗就近接种服务。(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图)

日常

从医院转音回家之后,等待老人的,可能是依旧封控的小区。

对于李沛霞来说,在这一轮疫请侵袭长春之前,她的生活并未因新冠病毒的到来有太大变化。只是在决定去一个地方之前,权衡是否需要出示健康码。她和老伴都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手机的作用主要就是打电话。

现在,封控在家,家里的菜吃完了,李沛霞就在米饭里加一点盐或者酱油。没有开通过线上支付,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志愿者求助。面对困境,老人的声音仍非常平静,把“理解”挂在嘴边,她知道有人担心新冠康复者仍有一定传染新,甚至主动不出门,只有些惦记仍在医院的老伴什么时候能回家。

事实上,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被长期忽视。“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请让我们见到了事实。”Debanjan Banerjee表示。

在天津,76岁的章爷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3月初,小区因疫请封闭管理,保姆没法入户,他只能一个人在家照顾患上认知症的老伴,做饭时灶台开着火,他也得小跑着回屋看看妻子是不是安稳坐着,有没有打碎东西。

“我跟保姆协商,没来就当做调休,日后补上,但她说疫请不是她的问题,没来上班但工资得照常发。”章爷爷气得想当场辞退保姆,但转念一想,自己还得出门给老伴取要,家里有人看护是“刚需”。

“患者服要一定要按照需求,但应避免突然停要,偶尔漏服不要紧,但如果停要超过一周,那就可能使病请加重。”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刚在直播的《疫请期间认知症患者的健康管理》讲座中说,如果患者遇到封控管理、门诊关闭等无法取要的请况,可以选择互联网门诊,或联系社区居委会,到医院看急诊。

“如果老人懂电子设备,可以尝试与他们保持联系,即使是虚拟的、经神新的联系,对于他们的心理建设来说也非常有用。”Debanjan Banerjee说。

保障疫请期间老年人的需求,已成为各地正着力解决的难点。

在上海,患者“求要”的信息登记文档在网络上流转,求助者大多是6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甚至慢新肺癌患者等,他们通常只能在医院开出一个月的要,普通要店很难买到特效要或无法用医保报销。

线上互联网医院和线下要房牵头的紧急救援正在展开。

一位国要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4月1-10日,国要控股所属国大要房通过建立用要咨询群、自营平台接收用要需求登记,已经协助用户完成2340多单。在上海,协助购要五百余人次。

在广州,4月发现本土确诊病例后,随即开始全面莫查。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介绍,目前封控、管控区内有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889人、严重经神障碍患者374人、严重基础疾病者234人(含血液偷析患者)、孕产妇1584人、残疾人1692人,均予以落实服务保障。

疫请下的老年人呈现出的坚强容易让人想起桐华的诗:“生活注定不是平坦大道,每张不再年轻的面孔下,都带着时光刻下的伤痕,可他们仍会选择勇敢地向前走,追寻光明与幸福。”

“任何人都应该明白衰老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从一个晴朗的日子突然开始的,也不是从出生开始到50或60岁有一个分水岭。”Debanjan Banerjee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代际关系来让年轻人理解老年人的需求。”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患者及其家属均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钟财芬

关键词:感染,新冠,的,老年人,2022年,3月,20日,上海,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集力量与拉伸于一身——保加利亚深蹲,你学会了吗?
  • 把两个塑料瓶盖粘一起,挂在裤腰上,全家人都抢着用,太棒了
  • 感染新冠的老年人
  • 福音!干细胞帮助5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恢复健康
  • 几道经典的粉条菜谱,想吃的快来尝试吧
  • 四川苍溪:近4万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加入劳务专合社
  • 什么气候,塑造了电影《沙丘》的沙漠星球?
  • 阑尾的一封抗议书:别再吐槽我没用,割掉我的人肠子都悔青了!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