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生活 >
李宁玩跨界?入局做咖啡!餐饮老板们,打败你的有可能不是同行
更新时间:2022-05-11

近年来,咖啡赛道突然爆火,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跨局者竟然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

据企查查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面对网络上的传言,李宁也爽快“承认”: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服饰潮鞋”+“咖啡”,两个毫不相关的跨界产品碰出奇妙的火花,也许再过不久,消费者们前往李宁门店为了不是“服饰潮鞋”,而是为了手中那一杯醇厚的咖啡。

近年来,入行餐饮的“外行”“层出不穷”,利用自身行业的优势,进行跨界创新,寻求发展,整合上下游供应链,找到最大盈利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为了从餐饮老板们口中分一杯食,这种跨界“打劫”已经成为创新的思维模式。

也难怪网络有人戏称:“能够干掉你的并不是同行,而是突如其来的跨行。”毕竟,在这个时代,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对手是谁。

咖啡赛道从来不缺新玩家,这一次,“李宁”的“宁咖啡”能在这片汪洋中机起多大火花?

作为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赛道,咖啡还能创造出多大的新天地呢?

“李宁”做咖啡,能创造多大可能

近年来,“李宁”乘上了发展的东风,从“李宁”到“中国李宁”,李宁通过品牌升级,借助跨界、国潮、年轻化从谷底重回辉煌,成功将自己从一个专业运动服装品牌延伸到时尚运动品牌

升级后的李宁看起来业绩喜人,不久前,李宁公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超200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了136.1%。

在门店数量方面,李宁增势明显,截止至2021年底,李宁一共开设7137家门店,净增204家,这其中,李宁品牌占5935家,李宁YOUNG占1202家。

上面的数据综合是什么概念?李宁一旦全面铺开咖啡,将铺设7000多家咖啡店。这个数字不输咖啡巨头,同期相比,星巴克在中国门店5千多家,瑞幸则6000家出头。

图源:小红书 酥猫警长

李宁选择咖啡,无非也有三个营销目的:第一是开拓新赛道,刺机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第二,咖啡市场潜力大,拓展了品牌业务,提高盈利;第三,李宁完善和优化了线下门店的品牌服务

综合来看:李宁入局咖啡市场的重点,就是想将自己的粉丝消费圈层再扩大一些,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从服饰到咖啡,李宁似乎正在把运动品牌做成一种生活方式。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会是李宁在优化提升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张“王牌”么?

未来,保不准会不会有一套“李宁生态”衍生出来。

咖啡江湖,炙手可热

如今的咖啡江湖炙手可热,是近几年创投圈最火的消费赛道。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伴随消费者饮食观念的改变,中国咖啡市场高速发展,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15.90万家,其中,2019年新增咖啡相关企业2.79万家,2020年新增2.27万家,2021年新增2.59万家。

在这个过程中,国人对咖啡消费的认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白领的“提神要”变成了年轻人的“蓄命水”,咖啡饮用正在变得日常化。

但是,与新茶饮相比,国人对咖啡消费的认知还远未达到理想水平。《2021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均咖啡消费量为9杯/年,公开数据显示,日本则为280杯/年,美国与韩国分别为329杯/年和367杯/年。

回望2021年,创投圈最火爆独角兽行列会有这个名字——Manner。2015年,创始人韩玉龙在上海开设了一间只有2平米的咖啡店Manner。主打小店面和高新价比,Manner成立前三年仅开了3家店。2020年,Manner延续了快速扩张节奏,相继进入苏州、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成为围剿星巴克的主力军之一。

2020年12月,Manner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H Capital及Coatue Management,投后估值至少10亿美元。此后一年内,Manner接连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Temasek淡马锡、美团龙珠及字节跳动,估值不断攀升,传闻超过30亿美元,甚至单店估值超过1500万美元。

此外,另一品牌M Stand也爆红起来。2017年,M Stand创始人葛冬游历了50个国家之后,在上海华山路旁开出一家名叫M Stand的咖啡店。四年后,M Stand完成挑战者创投、CMC资本的上亿元A轮融资,半年不到再次拿下超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挑战者创投、CMC资本、启承资本等,投后估值约40亿人民币

这只是冰山一角。单单是线下经品咖啡行列,鹰集咖啡、Seesaw、挪瓦咖啡、Tims、艺咖、ZooCoffee等相继完成多轮融资,追求者甚多,开店也是一家接一家,蔚然壮观。

而在线上渠道,隅田川的挂耳包、三顿半的冻干粉、永璞和时萃的冷萃浓缩液、常温浓缩液等多家咖啡品牌常年活跃在电商平台的消费榜单上,同样崛起了一家家明星创业公司。

中石化、中石油?跨界选手纷纷入局

当下,正处在咖啡消费意识飞速提升的红利期,此时入局的咖啡,相当于既乘上了咖啡品类全新启航奋起直飙的东风,又完美避开了品类重新定位带来的市场教育成本。

相比其他行业,咖啡市场的进入门槛并不高,模式看起来也不复杂,MAO利率却很高。再加上万亿的市场风口,跨界选手纷纷入局。

在“宁咖啡”之前,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邮政、天津狗不理包子,都在跨界做咖啡。

比如:2018年,中石油就已经计划进入咖啡领域,并且成立了昆仑咖啡。一边大范围开店,一边在自家的加油站及旗下中石油字号的便利店内推广自己的咖啡。

比如:中石化的易捷咖啡截至目前已经开了21家店,以汽油型号出品的咖啡被网友调侃为“石油咖啡”。

比如:今年2月,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邮局咖啡在厦门正式营业,这是中国邮政自己做的直营门店,美式、拿铁、卡布奇诺都有,最便宜一杯22元。

图源:小红书 不圆

比如:狗不理包子也加入这波咖啡潮流,成立了正儿八经成立咖啡公司——高乐雅咖啡。

如今的咖啡市场,正在变成一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生意,但是盘子大了,能分到的蛋糕自然也变少了,跨界做咖啡的巨头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

首先是咖啡市场的大格局已经定了,多年的竞争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新玩家破局很难

其次是咖啡产品本身和这些跨界者品牌的形象不符,相比中石油的石油咖啡,消费者们似乎还是更愿意消费“星巴克”等品牌;

最后对跨界者来说,与原来业务大相径庭的请况下,做咖啡的品牌壁垒在哪里?

如何能形成和咖啡巨头良好竞争的局面,这还需要等待市场的验证。

最后需要给餐饮老板们提个醒儿,随着众多跨界选手入局,餐饮市场定会迈入经细化运营时代,餐饮品牌一定要与时俱进,如果一直故步自封,沉M于过去的辉煌不进行创新也将很快被市场淘汰,最后安静的消逝在大众的视线里了。

END

参考:

《李宁正式卖咖啡:一铺开就是7000家》野新消费吧

《李宁回应 正式入局咖啡》中国饮品快报

《李宁也要卖咖啡?巨头跨界面临三大难题》铅笔道

《李宁开始卖咖啡了?》营销兵法

关键词:李宁,玩跨界,入局,做,咖啡,餐饮,老板,们,打败,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西云堂】青灰砂 · 巨轮 · 160cc
  • 抗糖2个月,“躺瘦30斤”,惊人变化:你的身材,就是你实力!
  • 揭秘妙龄少女“痔疮手术”全过程
  • 智飞生物第二代重组新冠疫苗研发获突破 预计7月进行临床申报
  • 吃了半个菠萝,女孩嘴巴肿胀出血!医生:因为忽视这件事
  • 黄进业教授:贲门癌晚期大量腹水中医怎样辨证治疗?
  • 印度遭遇122年来最强热浪,部分地区或达50℃,成因是什么?
  • 取名“梼杌”的剑齿虎,原来是个四不像!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