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我爱你——但是有条件
更新时间:2022-04-17

导语: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毋庸置疑,但多数父母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能按我们的条件成功,我们就会爱你”。

一.教育篇。

中国的教育体系中,父母往往充当着“恶人”的形象。由于升学压力,父母(尤其是吃过学历亏的家长)作为过来人要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新,希望孩子从独木桥的中高考中尽量TUO颖而出,所以从幼儿园开始要依自身条件进最好的学校、最出众的班,除此还要省吃俭用报课后文化辅导班、音体美艺术班。一套组合班下来,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挣钱,也意味着陪孩子成长的时间会牺牲不少。实际上真正明白家长意图的孩子寥寥无几。父母认为孩子岁数太小,长大后会感机父母所做的一切。

实际上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繁重的负担,还有父母的强权。所谓的强权可能来自于父母当年的遗憾,可能来自于身边家庭的比较、学校老师的施压等等。再深挖一点,父母这么辛苦付出的初始想法是什么?是默认了只有通过不断忙碌、一刻不停地忙碌,才能取得成绩的提高。这个最好的检验就是如果学校老师把自家孩子上课抠手指的一分钟视频发过来,或者在家里看到孩子看故事书、玩游戏的时候,内心的第一个想法是不是“孩子怎么又闲了,赶紧给他找点事儿做”。联想到隔壁家的孩子就不用家长催促,自己把学习安排得妥妥当当。

父母开始焦虑,思前想后,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自控力、天生就和他爸/妈一样平庸,为了避免孩子赴父母的后尘,对孩子看管越来越严、各种班把时间占用的满满地。孩子因为年龄小没有反抗余地,只能默默承受,但是父母会发现孩子和你的交谈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听话了,父母舒心了,但是会越来越有疑问为什么成绩还是提高不显著。突然有一天,孩子开始正面或侧面向父母反抗,同时伴随着成绩下降。父母慌了,再一次思前想后,是孩子叛逆期来了,赶紧再给他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文化课老师。死循环开始......

上面是无数家庭教育的缩影,死循环根源在哪。是不是不应该加课外的辅导课、艺术课?是不是孩子的新格就是偏执、不服管教?

都不是。课外班有时有奇效,新格也是生活环境塑造的。根源在父母的想法。下面说两个观点:

1.孩子是和父母并列的、独立的个体,不属于父母,由于亲请和基因才使孩子和父母血浓于水,并非孩子是你的,孩子日后要当科学家还是菜农是他自己的造化和选择。

2.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使父母在教育这件事上形成了固定型思维,单纯地认为忙碌就是学习,从而忽略了不慌不忙地高效学习、兴趣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因此,父母只是孩子的教练,有培养权没有控制权。一旦对孩子实施控制,“为你好”“你大了就懂了”式的控制往往会给孩子传递错误信息:“你按照我们的条件,就会进步成功,那么为父为母的就会爱你”。实际上父母把心都要掏出来了,可怜天下。。。

《终身成长》读后第一感,紫薇冲北斗_Kevin原创,欢迎留言交流

关键词:我爱你,—,但是,有条件,导语,父,母的,爱,是,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秋天的苹果熟了
  • 如此境界,岂容我高声作乐,让天神发怒
  • 5年过去了,丫蛋和王金龙人生状况,有何不同?
  • 女生如何维持长久的吸引力?
  • 我爱你——但是有条件
  • 徐志摩幼子彼得:父亲不要,母亲不喜其新别,3岁因无钱医治病逝
  • 网站地图 | 高级搜索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