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婚姻 >
15年后,她又火了!被一张照片改变的一生(3)
更新时间:2022-07-25

这张照片迅速在全国传播,人们被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小燕恰坚韧的生命力所打动。

随后,二十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很快募集到140多万元,村子里因此有了第一座爱心桥。

那是2008年的春天。余燕恰的人生拐上了另一条路。

从村里到大学

在傈僳语中,“恰”是“老三”的意思。

余燕恰出生于1999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

2008年,她被爱心人士带去北京游玩,带她的叔叔阿姨跟她说:这个世界这么广阔,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可以自己出来玩。

余燕恰把这句话听进去了:“我喜欢读书,也可能我们那一代人比较早熟,很早就当家懂事。‍”

她所说的“那一代”,特指与她一起长大的马吉乡的孩子们。

在余燕恰的回忆里,过了溜索,就是布腊小学。小学除了校长外有三个老师,“一个年级所有课程都是同一个老师教,教语文的是他,教数学的是他,教其他课的还是他”。

学校经济条件不好,雇不起食堂阿姨,学生们要自己做饭。为了尽可能保证学生的营养,老师们还在学校种菜、养猪。下课后,余燕恰就跟其他学生一起,去田间地头找猪食草。

·余燕恰在家门口新建的大桥前。(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有一小拨人决定放弃读书。布腊小学时任校长普友恒曾痛心疾首地说:“有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读完小学就辍学了,我们看着很心疼,这是一代人的耽误。”

等到余燕恰初中毕业,孩子们则真正迎来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

一部分孩子不喜欢读书,放弃中考。更多的孩子没考上高中或者没考上重点高中,主动辍学,理由很简单,“读普通高中,一本上线率低,读了三年,最后连一本也没考上,家里人觉得浪费钱”。像余燕恰一样,考上重点高中又继续读大学的孩子是少之又少。

在怒江州的高中,小学基础不牢的“后遗症”开始在余燕恰身上显现,她的语文和英语明显跟不上别人。

为了提高成绩,一到周末,她就跑到州图书馆看各种文摘,提升理解力。至于英语,她遇到一位特别好的英语老师。上晚自习时,老师把几个底子薄弱的学生叫到一起,免费为他们补课。

2018年,余燕恰以568分的成绩考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为布腊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她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只有寒暑假时,才有时间回到那个生她养她的小村子。

在大学时,别人问她是哪儿的人,余燕恰说“福贡县马吉乡”,没有人知道;她又说“怒江州”,外省的人还是不知。

“我听过他们的家乡,但他们都没有听过我的家乡。”余燕恰有点伤心。

见证家乡变化

关键词:15年,后,她又,火,了,被,一张,照片,改,变的,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女人在嫁人之后心里如果忘了娘家人的话
  • 人到中年:三不笑,两不叫,一不闹
  • “伯考教育”下的新请扭曲
  • 《梦华录》里永安楼歌舞是变相的以SE侍人?没看懂细节别着急质疑
  • 暑假劳动清单来啦!家长快为孩子收藏,暑假用得上
  • 全职妈妈重入职场太困难?事业上的“贵人”,就在你身边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