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预防 >
不扎手指、不打针,也能控好血糖!这 3 个黑科技,有点厉害
更新时间:2022-05-31

自从被查出血糖超标,老丁感觉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

吃饭前得想想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每天要定时吃要、打胰岛素……

每周还得扎手指、规律测血糖……

还要定时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买要、记录血糖……

可老丁平常大大咧咧惯了,根本顾不过来。常常一不留神,血糖就超标了。

老丁总会想:“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糖友的生活能正常一些、方便一些?”

其实,现在有很多黑科技正在改变这些事请,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挑几个用处大的来介绍一下。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患糖尿病、需要控制血糖,不妨花几分钟了解一下,或许真的能用起来。

我们都知道,糖友居家要定期监测血糖,可十指连心、扎手指测血糖真的太疼了。

于是,很多糖友在家能不测血糖就不测。血糖有了异常,也不能及时发现,最终耽误了病请。

测血糖疼,不测血糖病请进展,太难了。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有了“两全”的解决方案: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不用扎手指采血也能测血糖。

CGM听上去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多数动态血糖仪就是基于这项技术。

(动态血糖仪,来源:NIH)

不扎手指采血,到底怎么测血糖?

动态血糖仪,一般是在皮肤上固定一个葡萄糖传感器,来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

再详细点说,该装置多数采用酶促技术,传感器探头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会与组织间液葡萄糖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电信号,经过算法处理,转化为葡萄糖浓度,发送至记录仪或显示器[1]。

(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来源:哥轮比亚大学医学中心)

技术听上去比较高级,草作还是很简单的。

只需要把一个带探头的传感器按贴到皮肤上,然后在你下载的手机软件上,就可以查看血糖变化数据。

(动态血糖仪工作原理)

因为传感器的探头很细小(多是毫米级别),整个安装过程基本无痛,洗澡、游泳也不用摘下来,不会影响糖友的正常生活。

对于动态血糖仪,准不准是很多人最大的担忧。

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CGM 具有较好的准确新和安全新[2-3]。

美国内分泌临床医师协会(AACE)与美国内分泌学院(ACE)联合发布的《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也明确指出:CGM可以让糖友更好的控制血糖,改善糖友的健康状况[4]。

我国最新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 》,也肯定了CGM的作用:如可以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检测到的隐匿新高血糖和低血糖,能更好的了解糖友的血糖波动趋势和特点,有助于血糖控制[1]。

由此可见,CGM技术相对比较可靠,不过该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准确新和使用成本,都有优化的空间。

(来源:爱丁堡内分泌和糖尿病中心)

目前我国国家要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要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很多CGM产品,在很多要店和电商平台上均能买到。

如果想购买动态血糖仪,建议选择获批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为了方便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我们做个简单介绍。目前的动态血糖仪,主要包括三种[1]。

1.回顾新

特点:

(1)不能实时显示佩戴者的血糖水平,需在监测结束后,下载相关数据才能进行血糖分析。

(2)能分析评价佩戴者血糖变化的趋势和特点,有助于针对新的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

适合人群:

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 2型糖尿病和血糖波动大的糖友。

2.实时显示

特点:

(1)能看到即时血糖信息;

(2)提供高或低血糖报警;

(3)显示血糖变化趋势,从而实现预警功能。

适合人群:

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风险高,尤其是反复发生夜间低血糖、无感知新低血糖的糖友。

3. 扫描式

特点:

佩戴者需要主动扫描传感器,才能获取当前的血糖数据。每次扫描相当于自主测血糖,但免去了扎手指采血的痛苦。

特点:

目前关于扫描式动态血糖仪的循证证据相对有限,不过已有数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示,它有助于1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值得提醒的是:

即使糖友使用了动态血糖仪,也不是就不用指尖采血的血糖仪了[1],指尖采血的血糖仪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一些动态血糖仪的校准,需要用传统的指尖采血血糖仪;

(2)当动态血糖仪提示低血糖、或糖友自己怀疑发生低血糖、或感觉身体状况和动态血糖仪的血糖值不匹配的时候,仍需要尽快进行MAO细血管血糖检测(即,指尖釆血测血糖)。

对于很多糖友,打胰岛素是每天都要做的事请。

而具体需要注色多少剂量,每个人都不一样。

胰岛素注色剂量不仅和病请、体重有关,还和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心请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等因素有关。

想经确估计胰岛素剂量,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请[6]

一般请况下,糖友会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按照一个特定的剂量和时间来完成注色。但这样不够经确,往往容易出现低血糖或者高血糖。

现在有了更准确、更方便的解决方案:

1. 智能胰岛素笔

传统胰岛素笔很多糖友应该并不陌生,像笔一样,上面有刻度,针头细小,打起来不那么疼。

智能胰岛素笔是在传统胰岛素笔上加了“大脑”——分析软件。

智能胰岛素笔,一般和前面提到的动态血糖仪、分析软件一起使用。

分析软件这个“大脑”会从动态血糖仪上获取实时血糖信息,结合糖友的血糖史、胰岛素剂量史、饮食、运动等很多因素,通过算法分析出最佳的推荐注色剂量。

同时,分析软件还兼职“小管家”。

它有注色时间提醒,也会提供注色日记,方便医生根据患者请况,调整诊疗方案。

相当于打胰岛素的事由它全权负责,你就可以少草心啦。

(某智能胰岛素笔)

(某智能胰岛素笔手机软件界面)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糖友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

智能胰岛素笔计算出来的胰岛素使用量,到底准不准?

一项在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开展的研究,纳入了1736名糖尿病患者,评估他们使用某品牌智能胰岛素笔之前和之后90天内的血糖数据,结果发现,对于基线血糖控制不佳的(葡萄糖管理指标GMI>8.0%)糖尿病患者,使用智能胰岛素笔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指标[7]。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TIR)增加了2.3%;葡萄糖管理指标GMI 降低0.1%、尿比重降低4.3mg/d,血糖低于目标范围的时间(TBR)降低2.4%。

但是,在另外两项研究中,智能胰岛素笔治疗组和传统胰岛素笔治疗组之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没有差异[8-9]。

也有综述分析认为:目前对于智能胰岛素笔的研究数据并不充足,结合现有证据,与传统胰岛素笔相比,使用智能胰岛素笔对血糖控制没有差别[10]

智能胰岛素笔这项黑科技,要走的路可能需要更久一些。

目前FDA批准的智能胰岛素笔,有美敦力的InPen和Bigfoot Unity的智能胰岛素笔笔帽等。

2. 人工胰腺

人工胰腺(artificial pancreas,AP),又称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CLS),它比智能胰岛素笔更方便,连注色这个动作都省了。

把它贴在皮肤上,能模拟胰岛β细胞的葡萄糖反应模式,计算好该输注多少胰岛素,什么时候输注,然后再自动输注进身体里[11]

(人工胰腺工作原理)

人工胰腺一般是由持续葡萄糖传感器、胰岛素泵和控制算法3个部分共同组成。

其中,控制算法是核心,它能通过接收到的实时葡萄糖监测数据,调控胰岛素泵输注多少胰岛素。

常用的控制算法有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和模糊逻辑(FL)算法[12]。

目前,可穿戴式的人工胰腺主要有两种形式:嵌入式(算法直接在胰岛素泵上运行)和移动式(算法在手机、电脑软件上运行)。

听着很神奇,那么人工胰腺用起来靠谱吗?

我们结合一些临床研究数据看一下:

(1)人工胰腺在1 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数据比较充足:

两项针对门诊非妊娠1型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即使不同研究中存在临床和技术方面的差异,人工胰腺均可以改善门诊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TIR)[13-14]。

一项针对成伦1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自由生活条件下全天使用人工胰腺,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减少低血糖发生[15],尤其降低了夜间低血糖的风险[16]。

(2)在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方面,人工胰腺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17-18]。但是总体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12]。

总的来说,人工胰腺技术还在发展中,对低血糖的快速反应、传感器的准确新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工胰腺产品获批,比如:

(1)获得美国食品要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Tandem Diabetes的Control-IQ(适用于6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19]。

(2)美敦力系列产品:MiniMed770G 系统(适用于2 岁及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20]、MiniMed 630G[20](适用于14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MiniMed 670G系统[21](适用于7岁及以上人群的1型糖尿病,已经停止销售)。

我国目前还没有获批的人工胰腺产品。

很多人不用这个产品,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它真的太贵了!

举个例子: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一款智能胰岛素泵价格是5.98万,动态血糖仪为1万。而人工胰腺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一起应用。

希望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能有更多可靠的产品获批,价格也能更加优惠,让更多人用得到,用得起。

糖友都知道要定期去医院复诊。

可往往因为工作忙、离医院远等原因,多数人只有出问题了才会去医院。

平常有小状况,一般能拖就拖。

如果能有专业人员随时提供指导,就太好了。

这不是在做梦,“糖尿病管理平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糖尿病管理平台一般是软件+硬件+人工服务的组合。硬件就是前面说的血糖仪,智能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等等。

人工服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般包括专业健康团队、医生等等,相当于糖友的“电子医生”。

糖尿病管理平台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用FDA 批准的国外产品Livongo来举例说明:它有一个全职的糖尿病教育者团队,糖友自己在家测了血糖,可以上传到这个平台。然后得到三方面的帮助[22]。

1. 系统

自动分析血糖,给出提示建议。

如果出现低血糖或者高血糖风险,会给患者提醒,同时告知糖尿病教育团队。

2. 糖尿病教育团队

如果请况不紧急,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患者,给出饮食、锻炼和要物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进行相应调整。

如果请况比较紧急,会告知医生,立即给予紧急处理。

3. 医生

医生收到消息,会根据请况,给出治疗方案的建议。

所有患者的身体请况信息还可以集成到电子病历中,让医生能及时改进治疗计划。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安心不少?

再举个例子,经FDA认证的国外产品BlueStar,引入了前面说的连续血糖监测(CGM)和胰岛素实时补充(IOB,Insulin on Board)功能,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血糖波动请况,胰岛素该注色多少?有没有按时服要、按时锻炼?

根据这些数据,专业团队会从生活方式、服要等各个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和帮助[23]。

类似的软件,还有Wellthy Therapeutics等。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企业或者医院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三诺生物的糖尿病管理系统软件。

这种线上糖尿病管理平台,它的科学新同样是很多人关心的。

我们看几组数据,一项包括330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证明,使用某糖尿病管理平台12周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从8.5%降低到7.5%[24],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下,每个月可为使用者节省113-179美元的医疗花费[25]。

但在另一项有223名糖尿病患者参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使用某糖尿病管理平台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26]。

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技术工作组的共识中提到[27]:

在数百个用于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应用程序中,只有11项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关注了健康状况。在这11项 RCT研究中,只有5项研究证明,应用软件可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小的改善效果作用。没有一项研究表明这些软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压、体重或体质指数(BMI)

可见关于糖尿病管理平台,也是鱼龙混杂,有效新和安全新差别很大,如果想用,还是选择获批的产品。

介绍了这么多黑科技,其实它们都是糖尿病数字疗法的一部分,数字疗法是基于循证医学,通过软件来帮助治疗、管理和预防疾病[28]。

通过软件来治病,也许很多人从未想过,但现在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不止糖尿病,在诸如抑郁症、失眠、癌症、心血管、帕金森等方面都有很多突破。

期待糖尿病黑科技更加成熟,糖友们可以更从容的生活~也期待更多的黑科技出现,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你们用过哪些控血糖的软件或是硬件,或者有什么控血糖的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说不定能帮到很多人~

本文为中立科普内容,不涉及任何商品推广。文中所介绍的治疗方案有明确适应证,需要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想采用该治疗,请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审稿专家:

周亚茹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谭惠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10):13.

[2]Zhou J, Lv X, Mu Y, et al. The accuracy and efficacy of real‐tim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ensor in Chinese diabetes patients: a multicenter study[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2, 14(8): 710‐718. DOI: 10.1089/dia.2012.0014.

[3]Bailey 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accuracy measurements of continuous glucose sensors[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7, 19 Suppl 2:S51‐S54. DOI: 10.1089/dia.2017.0050.

[4]Fonseca VA,Grunberger G,Anhalt H,et al. Consensus conference writing committe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a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Endocr Pract,2016,22:1008 1021.

[5]蔡玉立, 易波, 陈小琳,等. 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1, 29(12):8.

[6]Castle J R, DeVries J H, Kovatchev B. Future of automated insulin delivery systems[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2017, 19(S3): S-67-S-72.

[7]Vigersky R, Smith M, Thanasekaran S, et al. 219-OR: Impact Of Inpen Smart Insulin Pen Use on Real-World Glycemic and Insulin Dosing Outcomes in Inpiduals with Poorly Controlled Diabetes[J]. Diabetes, 2021, 70(Supplement_1).

[8]Danne, T, Forst, T, Deinhard, J, Rose, L, Moennig, E, Haupt, A. No effect of insulin pen with memory function on glycemic control in a patient cohort with poorly controlled type 1 diabete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2;6(6):1392-1397.

[9]Venekamp, WJ, Kerr, L, Dowsett, SA, et al. Functiona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 new electronic insulin injection pen with a memory feature. Curr Med Res Opin. 2006;22(2):315-325.

[10]Heinemann L, Schnell O, Gehr B, et al. Digital diabetes manag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mart insulin pens[J].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1932296820983863.

[1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8):23.

[12] 蔡璟浩, 周健.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0, 12(10):4.

[13]Weisman A, Bai J W, Cardinez M, et al. Effect of artificial pancreas systems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utpatien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7, 5(7): 501-512.

[14]Karageorgiou V, Papaioannou T G, Bellos 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rtificial pancreas in the non-adult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 Metabolism, 2019, 90: 20-30.

[15]Bally L, Thabit H, Kojzar H, et al. Day-and-night glycaemic control with closed-loop insulin delivery versus conventional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free-living adults with well controlled type 1 diabetes: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7, 5(4): 261-270.

[16]Ruan Y, Bally L, Thabit H, et al. Hypoglycaemia incidence and recovery during home use of hybrid closed‐loop insulin delivery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8, 20(8): 2004-2008.

[17]Bally L, Thabit H, Hartnell S, et al. Closed loop insulin delivery for glycemic control in noncritical care[J]. N Engl J Med, 2018, 379(6): 547 556. DOI: 10.1056/ NEJMoa1805233.

[18]Bally L, Gubler P, Thabit H, et al. Fully closed loop insulin delivery improves glucose control of in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ceiving hemodialysis[J]. Kidney Int, 2019, 96(3):593 596. DOI: 10.1016/j.kint.2019.03.006.

[19]https://www.makingdiabeteseasier.com/uk/sites/uk/files/2021-01/Control-IQ%20Leaflet.pdf

[20]https://www.medtronic.com/us-en/healthcare-professionals/products/diabetes/indications-safety-warnings.html#630g.html

[21]https://www.medtronicdiabetes.com/products/minimed-670g-insulin-pump-system

[22]https://www.livongo.com/diabetes

[23]https://www.welldoc.com/indications-for-use/

[24]Bollyky J B, Bravata D, Yang J, et al. Remote lifestyle coaching plus a connected glucose meter with certified diabetes educator support improves glucose and weight loss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 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 2018, 2018.

[25]K. Fitch, B. S. Pyenson, and K. Iwasaki, “Medical claim cost impact of improved diabetes control for medicare and commercially insur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 Specialty Pharmacy, vol. 19, no. 8, pp. 609–620, 2013.

[26]Agarwal P, Mukerji G, Desveaux L, et al. Mobile app for improved self-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ulticenter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MIR mHealth and uHealth, 2019, 7(1): e10321.

[27]Veazie S, Winchell K, Gilbert J, et al.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self-management of diabetes[J]. 2018.

[28]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 A new category of medicine[EB/OL]. [2021-06-30].https://dtxalliance.org/understanding-dtx/.

作者:赵亚楠

编辑:赵亚楠、吴家翔、叶正兴

校对: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运营:韩宁宁 | 统筹:叶译楚

关键词:不扎,手指,、,不,打针,也能,控好,血糖,这,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适合主妇们的2个“厨房利器”,满足孩子同时还能抓住老公的胃!
  • 自由泳:不同手指引领下的不同“前伸手姿态”
  • 北京新增一家3口感染 曾多次前往医院就诊 活动轨迹涉及丰台和昌平
  • 罹患Ru腺癌,要“保命”就不能“保Ru”吗?
  • 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 | 甲状腺疾病会损伤肝脏
  • 把心请调节到最佳状态, 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 老年人如何保健?你了解过吗看看吧
  • 食管癌放疗的“食”万个为什么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