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节气|芒种:见证农耕奇迹的时刻
更新时间:2022-06-06

芒,谷类植物种子壳或草木上的针状物。(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说文》:“麦,芒谷。”意即麦子是有芒刺的谷子。稻谷也有芒刺,但没有麦子的芒刺那么长。( 夏永声《汉字与中国》)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民谚)

Grain/in Ear

公元862年,唐朝官员蔡袭临危受命,担任安南经略使。为了应对南诏的军事挑战,蔡袭安排其幕僚樊绰开展对南诏的请报工作。樊绰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并参考前人著作(主要是袁滋的《云南记》),写成十卷《云南志》。《云南记》等早期史料后来都失传了,唯独樊绰的《云南志》流传至明朝,被收录进《永乐大典》,更名为《云南史记》。它是保存至今的最早、最详细的关于南诏的著作。

在《云南志》第七卷“云南管内物产”中,记载了云南地区多熟种植的先进农业生产模式:“从曲靖州已(以)南,滇池已西,土俗唯业水田,种麻、豆、黍、稷不过町疃。水田每年一熟,从八月获稻,至十一月十二月之交,便于稻田种大麦,三月四月即熟。收大麦后,还种粳稻。小麦即于冈陵种之,十二月下旬已抽节,如三月小麦与大麦同时收刈。”大唐请报官员樊绰为我们留下了中国南方实行稻麦两熟制的早期记载。

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破解的难题。提高复种率是一个好办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实行两熟种植。

一面享用刚刚收获的麦子,一面马不停蹄地浇水、翻耕、擦秧,农谚说“早上一片黄,中午一片黑,晚上一片青。”“种地狂魔”仿佛真的掌握了魔法,一天之间就把麦地变成了稻田。陆游的诗句“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擦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就描写了南宋时期长江流域稻麦两熟的耕种模式。

稻麦两熟制从唐代起逐步推行,快速发展则是在南宋。位于昆明一二大街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冯友兰先生写下这样的文字:“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历史研究表明,上面提到的这两次南渡,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过程。话说回来,宋人南渡,大量北方人从黄河流域移民江南,人口流动带来农业技术的交流,同时也带来饮食结构的变化:江南的新居民迫切需要面食。这样一来,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的多熟制模式,让位给稻麦两熟制。于是乎,芒种时节“刈麦种禾”的景象频频出现于南宋诗人的笔下: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

“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早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擦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范成大《刈麦行》)

“稻未分秧麦已秋,豚蹄不用祝稻未分秧麦已秋,豚蹄不用祝瓯窭。”(陆游《初夏》)

稻麦两熟、水旱轮作,对熟化土壤、提高和保持地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江南地区长期保持鱼米之乡的地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黄金贵《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西北大学历史系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图集》

宋英杰《 二十四节气志》

《浅析樊绰 的史料价值》 罗效贞(《今日民族》)

《物产篇植物考订》刘本玺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音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30分》

湖南花鼓戏《打铜锣》

音乐:

《芒种》赵方婧

来源:云广记者 江涛

编辑:李青芸

责任编辑:管昕 李丹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键词:节气,芒种,见证,农耕,奇迹,的,时刻,芒,谷类,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端午档电影总票房达1.78亿,《暗恋·橘生淮南》位居第一
  • 天下苦丑偶久矣,8.8分的《梦华录》止于颜粉狂欢?丨初评
  • 步入6月上旬,4属相运势如虹,事业进步,财源广进,生活顺心
  • 冰雪聪明的星座女,柔软却强大,追求者很多,但能把握住底线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啥还能坚持150年?在之前的100多年里实在太强
  • 庞德可打平关羽,为何马超战许褚时,庞德不先去挑战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