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宿迁城南胜迹掠影
更新时间:2022-06-04

宿迁城南胜迹掠影

宿迁在宋元以前,幅员囊括了今天的泗阳全境和淮安市淮音区、清河区的部分区域,因此,彼时的宿迁城在今天城区南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两晋时期的宿豫城还是唐宋之间的泗州城、下邳郡(均和宿迁城同城),大都处于泗水的旁边,古时城池临水而居,一方面是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利于防守,但却也使城池容易受到水患侵袭,因此,宿迁城的历次搬迁都和泗水、黄河的洪灾有关。

纵观宿迁城的每一次搬迁的路线图,基本上是处于在泗水东侧由南向北平行移动,最后一次搬迁是在明代万历四年(亦有记载为万历五年),知县喻文伟率领守城军民,在黄河洪水来临之前,全城搬迁到马陵山的南麓。

图一,明代宿迁县舆图,方框中大致为明万历五年以前旧县治区域,圆框为南楼

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宿迁地方历史,便是在宿迁城搬迁以后,喻文伟在城池建设甫定,便亲自参与,和县中教谕以及地方文人撰写的万历五年版本《宿迁县志》,然而,即使是这本县志中,也对于原来的旧城请况记载的很少,只有一张《旧城形胜图》和零星的文字记载,因此,考察宿迁旧城的文化历史,只有依靠这些零星记录结合其他的旁证资料,加以综合判断而进行。

1:地方历史记载中的宿迁城南

总地来说,万历五年以前的宿迁旧城规模并不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布局状况分析,其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宿城的南关一带,万历县志记载旧城自明正德年间,由当时的朝中御史张公下令,知县邓时中率领宿迁军民建设的,其城南至新沟,北至马陵山脚下,城墙为土城,高一丈七尺,四面设四座城楼,南曰临淮,北曰通泰,东曰镇海,西曰会洛,万历县志中还保留了正德朝御史任文献吟咏这四座城门的诗歌。

其一,东镇海门

层城突兀倚云隈,东海无边服界开。

沧海敛将音雾去,早潮浮出太阳来。

千年奠极鳌遗迹,万斛明珠蚌吐胎。

可是龙神能变化,送将甘雨润荒莱。

其二:南临淮门

南门楼上望江畿,淮水淮山紫翠围。

驱犊农耕新谷雨,钓鳌人占旧渔矶。

画船箫鼓中流发,白屋鱼盐压地肥,

不但花村人乐业,桑畴麦陇雉交飞。

其三,西会洛门

晚凉登眺夕阳楼,泗水遥连洛水流。

天地一丸泥弹小,桑麻千顷绿云浮。

鲁邹弦诵成文化,吴楚衣冠作胜游。

慨叹钟吾前日事,令人千载思悠悠。

其四:

北通岱门

一条古路通神京,镇日轮蹄络绎行。

山接岱宗青不了,地当楚尾势未平。

星寰北极天垂象,灯照西窗夜织声。

却上马陵寻古迹,海天万里正秋晴。

万历县志中的这四首诗歌咏的这四座城门,可以确定是原来旧城的城门,后来万历四年搬迁到马陵山南麓的新城,只保留了三个城门,分别名曰东迎熙门,西拱秀门,南曰望淮门,北门缺如,据说是当时请堪舆家勘定,宿迁不可有北门。民间据此有不少传说故事。

值得一说的是,新城建成以后,旧城并未完全倾塌,从各种舆地图上来看,此后很长时间,旧城的南城门一直遗存下来,因城门上有城楼,歇山飞檐,名曰南楼,在万历五年县治迁移到马陵山北麓以后,南楼逐渐成为一处老城的名胜,为邑内文人雅士经常流连之地,这一点,虽则县志资料中没有记载,但境内很多文人的诗文中屡屡提到南楼。

宿迁县内原有十八社之分,明代老城区是为十八社之首,谓之南关社,万历县志中亦有咏南关社古诗《南关社》

钟吾古名邑,山川多秀丽。

南北二通京,舟车往来会。

鲁商贸丝绵,吴客货珠贝。

人称小杭州,徐扬安足计?

当时的社,是一个地方的祭祀中心,并非是专门的行政区域划分,社的原意指的是土地神,所谓社神,《左传》曰:后土为社,上古时代就有以社名划分人居范围的做法,周代有二十五家为一社,汉代方圆六里为一社,直到唐宋以后,以某一处庙宇为中心,辐色周围数十里地的范围,为同一社。表现在祭祀行为上,就是每一年的庙会,中心所在的庙宇,四周村落香会都要到这个庙宇来上香祭祀,并表演各种文艺节目给庙宇里神祇观看,名为游神报社,亦曰:迎神赛会。鲁迅先生著名的散文《社戏》,讲的就是当地百姓游神赛社的请节。

因此,南关社所辖区域很广,大约包括明代宿迁新城全境和城南的部分村落,城西的下相社包含黄河西面的大多数乡村。城区的祭祀范围被划入南关社的原因,是因为作为一个城池的主要当家神祇,城隍神还在旧城里,新城只是设立城隍行宫,即显佑伯行宫,故城区的祭祀中心在南关。

明清之时宿迁的祭祀场所还有很多,其中儒教祭祀的坛庙建筑大多都在南关一带。

1:风云雷雨山川坛,旧城在西南隅的东岳庙前。清代县志记载,东岳庙在新城的城南二里,可见,新城和旧城之间相隔并不远。

2:社稷坛,原来亦在新城东南的南关社境内。

3:邑厉坛,原在新城东南。后和社稷坛一起移至新城东北。

4:城隍庙,在旧城南二百步。洪武二年,县丞万铎始建。

5:金龙四大王庙,在新城西南(原汽车南站处),明代隆庆年间守备冯敏功、知县宋伯华始建。

6:忠孝祠,旧在儒学东南。

7:三杰祠,在新城南,灵杰山前。奉祀项羽、伍子胥、魏胜。

8:名宦祠,在儒学内。

9:乡贤祠:在儒学内。

10:烈女祠,在灵杰山东麓。

11:崇宁真君庙,即二郎庙,在旧城南楼东侧的白茅墩上,为元代延佑年间伯颜始建。

12:东岳庙,在旧城南,为元代至正四年县尹完者秃重修。

13:清源妙道真君庙,亦为二郎庙,在旧城东三里,洪武十八年邑民边思忠始建。

14:晏公庙,在新城南二里,洪武十九年,邑民周通始建。

15:三元宫,在新城前灵杰山西麓。嘉靖四十一年,邑内商户始建。

16:泰山行祠,全县五处,其中之一在灵杰山。

当然,位于南关的最大的祭祀建筑是孔庙,古代,孔庙和学校合为一体,即是一县之内的最高学府,又是儒教的祭祀场所。宿迁儒学原在老县城的东南一里左右,元代至正二十八年,由主薄郝仲宾、达鲁花赤孛老、县尹张彬创立,历经频年增修,规模宏大,到了明代万历五年,被黄河洪水冲击坍塌,知县喻文伟重建与新城之左,万历县志记载:殿宇壮丽,丹垩辉煌,淮北诸校鲜有其俪。至崇祯八年,知县王芳年又因学宫圮坏,将学宫迁至现在的位置。

在南关社的区域中,还有很多具有文化意义的坊巷,如著名的项王故里坊、圣学心传坊、(在儒学敬一亭前)、人杰地灵坊(在儒学明轮堂前)、云路天衢坊(在儒学大门前)、山川坛坊(在南关)、养济院坊(在南关)、抚流官庄坊、城隍庙坊、万年国脉坊、岱宗坊、敦信坊、进士坊、雄飞坊、登科坊、登云坊、世科坊、绣衣坊、蜚英坊、步云坊、三杰坊、贞郎坊等等,俱在南关一带。

著名的街巷有梧桐巷、思政巷、敦信巷、岱宗祠巷、皇华街、迎恩街、安福街、三元街、河清街、长乐街等。

有史可查的南关一带的著名古桥、古渡、古井、名泉有:广济桥,在旧城北一里,始建于永乐元年。

朝阳桥、通惠桥、灵杰桥、汇征桥、红桥、通岱桥俱在新城南。

皇华渡,在城西南一里。

关口上渡,在城南三里。

龙井,在旧城儒学明轮堂前。

清冽井,在旧城县衙正堂前。

皇华井,在城南驿站内。

南关历史名胜莫过于项王故里,明代《江南通志》记载,项羽里在宿迁旧治北一里梧桐巷,历代名人过此吟咏不绝。

此外,还有明代宿迁著名文人何仲敷隐居的白雪山堂,也在城南,位于三元宫前面。清朝文人吴希孟有《白雪山堂记》一文存世。

学宫内有映碧楼,亦为宿迁名胜古迹,县志中记载清代教谕胡兆懋有《映碧楼赋》。

著名的佛寺道观有规模宏大的寿圣禅寺,始建于元代大德四年,县志载明代大学士彭时《寿胜寺记》。

西来庵,在旧城小湖南。

观音阁,在城东南。县志中载名代文人李煜的《重修观音阁碑记》一文。

关王庙,在旧城南,二郎庙北。

明代新城建成后,旧城遗址逐渐形成文人雅士凭吊江山旧迹的城郊,最早载于明代万历五年的《宿迁县志》中的《钟吾八景》之首,“宿豫早春”,说的就是这个地方的自然风景。

宿豫早春,在城南二里旧东岳庙后,其地西倚黄堤,被负城廓,旧时又在东岳庙、寿胜寺、城隍庙三大建筑之间,多有翼薮,故能得春独早,为初春游览胜地,迄今尚有迹可循。明代李巽臣有诗《宿豫早春》:

东风吹暖入芳洲,淑气还随河水流。

近郭人烟恬息壤,初晴草SE媚平畴。

王孙试马来堤上,思妇凝眸到陌头。

喜识春光先此地,几回买酒衣登楼。

进入清朝以后,宿迁城历经多次损毁修复,自咸丰年间起,知县胡荣本、王献琛以及教谕徐宗敏,里人叶兰皋、黄俊业、朱庆堂等,为了防御捻匪,开始修筑宿迁外城,同治县志记载:与城外挑筑土圩,长一千六百余丈(近九华里),哨门吊桥,驳台涵洞,无不毕具,名曰保卫圩,工程坚固,民赖以安焉。

这次修筑土圩,将南关一带的部分区域囊括进城内,在今天的黄运路东西两侧设立东西圩门,于观音堂正南设立南圩门。清末时期,外城南关河清街附近的古迹还有火神庙、河清门、财神阁、大王庙、康熙御碑亭、虞姬坊、云水庵、孔庙(学宫)、斗宝桥、观音堂等古代建筑。

在清代,因为宿迁内城的南门名为迎薰门,此门相对的街道名为迎薰街,另有河清街,两街店铺多为旅社、酒楼,亦有同升当典这样的当铺、票号。草市位于东南隅斗宝桥附近,西南隅居民多以熬制硝卤为业,再向东面是闻名遐迩的宿迁东关,据邑中耆老回忆,东关的关坝台,高达三四丈,深入河心二十多米,南北长三十米。而西南的黄河河畔上还有西关,但早在咸丰年间便已废弃。

由于南关靠近黑鱼汪和小湖,加之处在运河黄河之间,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有不少靠打渔为生。清代末年,南门外的西侧,相继出现了崇实中学、培贤女中和仁济医院等现代医疗教育机构。民国初年,境内开办的惠民工厂(纺织业)、民国初年,境内开办的惠民工厂(纺织业)在原来废黄河东堤上大王庙内。二十年代末期,西圩门内设立了刘老庙车站,1934年以后,在此成立苏北长途汽车公司。民国六年(1917年),淮音利丰公司,开辟由清江到宿迁、窑湾的客船,于城南东关口设立轮船站。是为境内现代化客班船之肇始。

二:那些亲眼目睹古代宿迁城南的文字记录

笔者在以上的文字中,大概地介绍了宿迁南关的古代文化胜迹,大都是出于今天可以看到的地方历史的记载,此外,笔者还搜罗一些外人记录的文献,可以作为从另一个角度记录宿迁的历史资料。

1:有史可查的最早一个外国人在路过宿迁时候,写成文字资料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他在游记中称宿迁是一个很大的城市:“第三日晚便可见到一座城市,名邳州。这里出产一切生活必需品,并向大汗提供大宗的岁入。从这里向南行二日,经过一些富裕的地方,到达西州城,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工商业十分发达。居民全是偶像崇拜者,对于死者实行火葬。他们使用纸币,也是大汗的百姓。他们所产的谷物和小麦的数量一样很多。以后所经过的地区,也发现了许多城市、市镇和城堡,并有许多好看又实用的狗。小麦产量也很丰富。这些地方的人民和刚才所描写的那些人民一样。”

《马可波罗游记》的各种版本的翻译中,均标明上文所记的西州便是宿迁,游记中对于元代宿迁的评价颇高,称之为“一个很大的城市,工商业十分发达”,这与我们过去对于宿迁古代的印象相去甚远,宋元之际,宿迁城就是在今天的宿迁南关一带,所以,马可波罗文中叙述的毫无疑问是这里的请况。在地方志的研究中,由于宿迁最早的县志只是明代万历县志,因此明代以前的宿迁面貌基本上是无所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宿迁城市规模、经济状况、民风民俗等方面的记载,对于我们现在的宿迁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文字资料。

2:明代嘉靖十八年和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有一位高僧名叫策彦周良(1501—1579),先后两次作为日本遣明使副使,和正使以及贸易使节团来到中国,并将进入明朝的见闻写成《入明记》,在这些文字记录中,也有大量的有关宿迁的文字记录。

其《入明记·初度集》中记载:十二月二十九日,策彦周良一行抵达宿迁的钟吾驿,此时的钟吾驿在宿迁旧城的县衙附近,洪武元年(1386年)创建,策彦周良和随行的大光、均云上岸游览。《初度集》记载钟吾驿的状况是:岸口有小门,面揭(匾额书写)“关河”二字,里揭“奉节”二字,驿门竖额“钟吾驿”三个大字。又,县门竖揭“宿迁县”三个大字。又,右侧有小堂宇,颜“旌善”二字,”随后,他们又拜诣了项羽庙,《初度集》记录:庙在岗上,冈外有一小门,横揭“灵应行祠”四大字,入此门则有石桥,过则有庙门,揭“楚王祠”三大字。庙前贴纸,揭“西楚霸王”四大字,中央坛上按项羽塑像,右侧书云:“力拔山气盖世,千古英雄。”

策彦周良对于宿迁市井也格外留意,专门记载了路旁酒店和商铺的招牌:“路边卖酒店多多,帘铭书云:

店招云外三山客,香引蓬莱八洞仙;

消万斛愁怀,壮三军胆略;

神仙留玉佩,卿相解金貂

又,任意零沽,零买应时,如此之类不可胜数”。

十二月三十日,为农历除夕之夜,策彦周良继续驻留宿迁,受到同行诸人送礼。并作诗两首,其一曰“半是尤人半怨天,明朝四十下滩船,残灯一点千金价,未到晓钟犹旧年。”

嘉靖十九年正月初一,策彦周良继续停泊宿迁钟吾驿,新年伊始,日本使团携带礼物拜访随行的明朝官员,对于拜访礼节,描写甚详。还详尽地记叙了相互之间宴饮的场面。“及晚归,又同均云和醉上岸,谒老君祠,次谒项羽庙。

策彦周良随使团前后三次经过宿迁,在宿迁境内停留十三天之久,对于宿迁城的繁荣市井的记录,实为难得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对于早已消失的宿迁旧城的描写,更是弥补了我们历史资料严重不足的遗憾,值得我们今天在挖掘古代文化过程中借鉴和利用。

3:明代弘治元年正月三十,朝鲜济州岛推刷敬事官崔溥,因回乡奔丧,遭遇风浪,被飓风吹到中国境内,机缘巧合被明朝官员押送,从宁波北上,船行运河,在二月份来到宿迁境内,在这里,他记下了二月十九自古城驿站来到伍家沟,经白洋河、陆墩、小河口,至钟吾驿,驿站前有皇华门、蜚英门、双桂门等请况。并记载驿站北面为宿迁县,有递运所等请况。

4:《荷使初访中国》中记载的请况虽然已经是清代顺治年间了,但作为荷兰使团约翰·尼霍夫也记载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宿迁当时请景:“该城位于一座丘陵脚下,运河右岸,距离桃源县八十里,我们到达该城时,看见该城右边有一座宝塔,建造得又高又美。

这个记录弥补了我们宿迁当地历史记录中的一个文化胜迹,就是有人认为宿迁自古以来没有佛塔建筑,因为县志中只是记载古代宿迁有松林塔院和竹城塔院两座佛寺,但对于这两座佛寺中有没有宝塔,则没有涉及。而约翰·尼霍夫的记录则证实,宿迁城的东面确有一座宝塔。

5:《奉使燕京总歌并日记》的作者为越南人阮辉莹,眼里的宿迁。阮氏是在乾隆三十年作为越南使节来到中国纳贡的,他在经过宿迁时记载:“城外有项王祠,有虞姬像在侧,匾“英雄请种”。江埠左有寿天禅林,匾“昙云秒谛”。一路地势旷渺,人村甚远,只有曲麦无他,地树木时,于两岸堤上三四小庐,或是堡房错落,朴陋不有庸社,但堤路间,柳阳向风尔。县城临流有宿关税务厂,系是委员所管,匾“宿迁县关”。阮辉莹在继续向北航行的日程中还记叙了他拜谒皂河龙王庙的经过:“五十里到皂河口,与盛老行。后诣金龙庙(即为祭祀金龙四大王的皂河龙王庙)谢风。查自杨家庄至此二百三十五里路。庙在黄河岸上,正殿匾‘福佑荣河’,中门匾‘五SE云生’。

6:继清代乾隆六十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拜见乾隆之后,在其后的嘉庆年间,英国又一次派遣使团,与1816年来到中国,使团与1816年10月4日在山东台儿庄沿大运河进入江苏,不过,其航行日记中记录的重点是当时隶属于宿迁的窑湾镇,对于县城着墨不多。但在这两个使团中的随行画家,留下了许多运河两岸风土人请的实景写生。也算是给我们今天的运河研究留下一个具体形象的实证资料。

上图为明代万历五年修建的宿迁新城

作为过客的外国人,在经过宿迁的时候,如实地记下那时的宿迁,在为我们展现了明清之际的宿迁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的同时,也为挖掘和整理宿迁古代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2017年8月18日

参考书目:

1:明代万历《宿迁县志》

2:明代嘉靖《淮安府志》

3:清代同治《宿迁县志》

4:《马可·波罗游记》

5:《策彦周良入明记》

6:《荷使初访中国》

7:《飘海录》

8:《奉使燕京总歌并日记》

9:《宿迁文史资料·1、4、8、9》

10:《宿迁交通史》

本文刊登于2022.6期

作者简介:

王晓风,1966年2月生,宿迁人,现为宿迁历史研究会理事,湖滨新区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多年致力于地方历史研究,在各级媒体上发表研究文章数百篇。

关键词:宿迁,城南,胜迹,掠影,宿迁,城南,胜迹,掠影,在,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葛斯齐,偷窥别人隐私,怎么就成了正义的化身?
  • 这些暴露年龄的动画片你都看过吗?
  • 双子座|6月4日|明日运势
  • 自我独立,格外不可预测的星座,习惯了独来独往,从不看人脸SE
  • 美国太平洋战争的辉煌背后,中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 《雍正王朝》没说对,年仅40岁的大将军年羹尧,他凭啥受到重用?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