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履匆匆,永不停步
花神排练结束,上海京剧院五楼排练厅响起一阵掌声。艺术指导陈超犹不满足,挥手示意,“‘堆花’再来一遍。”扮演花神的十多位演员迅速集结,笛声、鼓声又起……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纪念梅兰芳赴日一百周年演出上海站12月3日、4日在人民大舞台拉开帷幕,两天连演昆曲《游园惊梦》、京剧《贵妃醉酒》、昆曲《贞娥刺虎》、京剧《百花赠剑》四台戏。与日本演出不同的是,这次,史依弘将恢复《游园惊梦》梅兰芳最早舞台版本,惯例的全女班花神,变为生旦净丑皆有,舞台更加热闹非凡。
“汤显祖原著里没有‘堆花’,但‘堆花’很早就出现了,可以上溯到清代,各班演法各有不同,这也是梅兰芳最早的版本。”陈超解释,如今观众习惯于扮演花神的都是旦角,服装一致,是延续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梅兰芳所拍电影《游园惊梦》版本,当时昆大班学生正年轻,由十几位漂亮的小姑娘演花神,画面非常好看。电影影响巨大,后来各昆团和京班都追随全女班花神版本。事实上,梅兰芳在舞台首演《游园惊梦》时,是生旦净丑扮演的十二月花神。“我们借着依弘纪念梅兰芳先生赴日百年演出专场契机,很认真复原梅兰芳裕群社演出版本。有花王单唱的,有花神、花奴群唱的。十二个花神各自报名、各有对应的人,比如正月花神叫庾岭仙官,即柳梦梅,雪杏夫人是杨玉环,芙蕖仙媛则是西施。”
排练现场,演员们走位娴熟,持花交错穿梭,显非一日之功:小花奴先上场,请来六个花神,“南安府花王点花,差花奴相邀我等,速速前往”。到南安府后,花王带另外六个花神上场,所有人站定,参见花王。陈超表示,这次“堆花”按照最高规格与配置设计,小班唱不了,而今各昆团和京班也不太这么演,只有在曲社偶有一见,营造的舞台气氛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