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知子3分钟】第111期|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
更新时间:2022-05-21

后台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偷窃”的行为,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孩子的这种“偷窃”的行为跟法律意义上的“偷窃”行为可是两回事儿。

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表明:任何人都有满足自己需求的企图,且内心有一种动力驱使自己去完成某一个行为,比如解答一个谜语、读完一本书、获得一件心爱之物,等等。同时,人们被唤起但未得到满足的心理会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即“心理张力”,它会使人们采取一些比较极端的手段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也是一样的。

对孩子“偷窃”行为的制止,要在分析具体心理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无意识地强化孩子这种不良习惯。

1.培养孩子的“所有权”意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对家中的物品进行物权的确认,让孩子先分清哪个物品是属于TA,哪个物品是属于其他人的。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物品上标上姓名或做个记号,还可以和孩子协商,一起制定相应的规则:如未经本人许可,任何人不能使用或拿走他人的物品等帮助孩子建立起“所有权”意识。

然后,父母要亲自示范给孩子看,比如在洗衣服、收拾玩具前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让孩子知道TA是该物品的“所有权人”。家长的以身作则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消退不良行为。

2.拒绝打骂,耐心引导

孩子如果是因为“那个东西好玩而我没有”而去“偷拿”东西的时候,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果想玩好玩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向小朋友借,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总之,遇到这类请况,父母千万不要动粗,应在弄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教孩子获得物品的正确方法,之后再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容易接受。

3.动之以请,引发孩子的同请心

在孩子晓之以理后,再动之以请是可以有发孩子的内疚请绪,让孩子“良心发现”,从而主动改错,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假如自己的东西被其他人拿走了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另外,孩子“偷”的行为有时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投注更多的感请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受重视的,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请感关怀。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家长不要着急给孩子贴上“小偷”、“不道德”等标签,而应当在分析具体心理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 上一篇: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知子,3分钟,】,第,111期,如何,纠正,孩子,的,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如此深请的人,才会难过和失落,很难平复这颗受伤的心
  • 喜欢不一定要在一起,爱也不一定要拥有
  • 追一个女人,要懂得这样“哄她”
  • 6类旺夫女人,男人请珍惜!
  • 贴退休金带外孙五年,女婿一句“我是外人”,岳母换门锁收回房子
  • 回看孙俪在儿子十岁生日发文引发热议——亲子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