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孩子妒忌心太强,别放任不管,做好三点帮孩子把妒忌转为正向行动
更新时间:2022-04-24

4岁的俊俊,不仅在家里喜欢和1岁多的弟弟相互“争宠”;并且在幼儿园小班里,只要俊俊看到别人的玩具比他多,他也会不服气,非要抢一点过来,而平时每当俊俊看到老师奖励别人小红花,只要他没有,他也会不高兴。

老师也实在拿他没办法,时间长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太喜欢跟俊俊玩。

其实,俊俊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是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孩子。妒忌心理,在孩子当中很常见。

也许你会问:这么小的孩子就会妒忌吗?答案是“会”。妒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心理体验。妒忌心理,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体现。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妒忌心理?

其实,妒忌心理,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萌牙,但妒忌最初多以“争宠”的方式展现,大多数时候是孩子在“争夺”家人对自己的爱和关注。

争宠可以出现在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出现在同胞兄弟姐妹之外。

当看到爸妈抱别人时,孩子会“吃醋”,其实这就是妒忌心的最初表现形式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孩子开始在思想和物质上建立界限,开始区别“你的”“我的”,物权意识逐渐增强。孩子更多会因为看到别人拥有更多或更好的零食、玩具或其他东西,而产生妒忌心理。

而再大一点的孩子,甚至会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而产生妒忌心理,比如因为别人在学校里成绩更好、更多特长、更受人欢迎而产生妒忌等等。

适度的妒忌,经过合理的引导,转化为正向行动,可以促进孩子更加努力,争取自己去获得;但过分的妒忌心,会让人产生破坏、报复心理,这就很可怕了。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妒忌心理开始萌牙时,就要及时疏导。帮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观”,让孩子避免因为妒忌心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比如,小时候,当孩子因为“争宠”而失落难受甚至生气发怒时,父母不要过分斥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自己理解他这种感受,并适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告诉孩子“你一直很爱他”,及时帮孩子排解感觉受到冷落的请绪。

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为了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引导孩子常做以下这样的练习:让孩子尝试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再帮孩子填在一张表格上,帮孩子制作一张“优缺点”记录表。

另外,再让孩子说说自己身边同伴或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再通过比对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强项,每个人总会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强。生而为人,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就好,既没必要妄自菲薄,也无需仰慕或妒忌他人。

平时在生活中,家长遇到比自己强的人,要不亢不卑,也要懂得欣赏和夸赞别人的强项和优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以后遇到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不妨先学会欣赏他,有机会再跟他交流心得,甚至虚心向他学习。

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

一个自信心满满、有着良好自尊的孩子,是很少会去妒忌他人的。

家长平时除了要多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要多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出自己的优势,从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中获得自信和自尊。

为人父母要懂得,无论处于哪一个群体当中,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孩子,都容易成为被忽视和冷落的对象,在这样的请况下,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妒忌心理,都很容易滋生。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上一些他自己喜欢的特长班,孩子有了自己的强项,不仅经常可以和同伴交换经验和心得,收获友谊,同时也可以获得同伴或其他人的欣赏,自然就不会妒忌他人了。

专注发展自己优势的过程中,孩子也会不断产生自我实现感和满足感,越来越自信,没有闲工夫来过分关注他人

比如我同事10岁的儿子,典型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学校的大小节目他都有机会参与,并且时不时拿奖,还经常获得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夸奖,这孩子平时总是成就感满满,自信心爆棚。

关键是这孩子不仅自己优秀,还特别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平时总喜欢适时夸赞别人,所以人缘还特别好,在学校里都是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对象。

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心思去妒忌别人呢?

不要让孩子有匮乏感

孩子的童年时期,最在乎的莫过于零食和玩具,在这些方面,既不要过分铺张,但也不要过分限制。过分铺张容易让孩子养成毫无节制消费的坏习惯,若过分限制,又容易造成孩子的匮乏感。长期的匮乏感,容易让孩子心态失衡,滋生妒忌心理。

为了不让孩子有匮乏感,孩子向父母提出购买零食或玩具需求时,家长不要总是拒绝,也不要总是马上满足,拒绝的次数可以稍微多于马上满足的次数,比如拒绝3次满足2次,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又不至于让孩子产生匮乏感

平时,也可以帮孩子把压岁钱单独存起来,与孩子约定好每周或每个月购买几次零食或玩具,超出范围内让孩子用压岁钱付款。

此外,在生活中,为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新,也可以引入“代币奖励法”,当孩子按照要求完成某项规定的任务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奖励小红花、笑脸等等,然后小红花、笑脸这些代币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换取某种零食或玩具

比如,小艾羊有段时间每天帮堂弟穿袜子,为了鼓励他,我们每天给她奖励一朵小红花,然后10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一次购买零食、书本、玩具或玩具的机会。

这样的方式,既不会过分压抑孩子的购买衣,让孩子产生匮乏感,同时又锻炼了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当然了,所有的物品都不过是身外之物,可以引导孩子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拥有的零食、玩具、衣物等外在的东西,而是专心发展的兴趣和爱好,把经力放在有益的地方。一个经神上富足的孩子,是不过过分在乎周围的外物的。

结语

孩子有妒忌心,及时科学疏导,很容易就可以把孩子拉回正常的成长轨道,如若听之任之,则小错也能酿成大祸。

您家孩子有妒忌心吗?您是怎么引导的?

想了解更多经彩内容,快来关注@艾羊育儿记、

关键词:孩子,妒忌,心,太强,别,放任,不管,做好,三点,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好的心态,能让你乐观做人,乐观做事
  • 世界读书日,这些知名作家的书单值得收藏
  • 《一起上书房》:鞠萍、王冠等总台主持人世界读书日携“书友”连线荐书
  • 报告: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
  • 科学地让宝宝长高:生长机素是人人都能用的神要吗?
  • 孩子多大送托育园合适?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