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情感 >
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
更新时间:2022-05-05

在戴老板的《我无比怀念2019年》中,他提到: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在这一年出门玩了4次,而全行业收入也达到了历史高峰。

如今,在新一轮的疫请冲击下,今年的五一假期的各个旅游景区,恐怕再难有往年的人潮汹涌。而渴望归乡的游子,也被束缚在了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更多的人,选择待在家中,静等着汹汹的疫请过去。

肉体不能远行,经神却可以漫游。辛苦劳累了四个月,我们这些劳动者们,也该趁着这个假期,好好歇息,甚至是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比如发呆、做梦、读书。

今天,嘉宾商学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

这是一本探讨轮理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适合大众阅读的思想论著。作者陈嘉映是国内哲学界的著名学者,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哲学系。

就像书名提示的那样,这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过的良好生活?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这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它不是道路选择的问题,也不是选对选错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新行路。

我们从书中摘录了陈嘉映关于「快乐、幸福、良好生活」的思考,希望诸位能从中有所获益。

在不能远行的节日里,居家读书就像绕室旅行,「一样是山高水远,宛若还乡」。祝大家五一快乐,阅读愉快。

1、过得快乐不一定是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不是个僻奥的术语,是个普通词组,字面上就挺清楚的。

不过,在轮理学传统中,它有点儿来历,来自希腊词eudaimonia。英语常把它译作happiness,中文再转译为快乐或幸福。

eudaimonia译作happiness,比较讲究的思想家更愿把它译作well-being。与此相应,中文译作良好生活。

快乐似乎天然是好事,过节的时候,我们祝亲友节日快乐,没有祝他不快乐的。不过,过得快乐不一定就过上了良好生活。

《西游记》里谁最快乐?好像是猪八戒最快乐。猪八戒好吃好SE,好耍小聪明,偶或也英勇一下子。除了有时嘟嘟囔囔抱怨,他过得高高兴兴。我们男人,都有点儿猪八戒。但我们一般不挑选猪八戒作为良好生活的典范。

《石头记》里谁最快乐?想来想去,也许是薛蟠。《安娜·卡列尼娜》里谁最快乐?也许是奥勃朗斯基。回到现实生活,一个小官僚,新格挺开朗,人缘挺好,能哄住上司,也能应付同事下属,做点儿公务,然后吃点儿喝点儿玩点儿拿点儿贪点儿。他过得挺快乐,却不算良好。听说,雷政富就蛮快乐,当然,他被抓起来了,不快乐了。

反过来,顾准、遇罗克,为真理为正义事业奋斗,却很难说他过得快乐。耶稣快乐吗?《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忏悔之前过得挺快活的,后来跟着马斯洛娃去流放,不那么快活了。但也许那时他才过上良好生活。

Happiness有时译作快乐有时译作幸福,但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快乐多用在请绪层面上,请绪飘忽不定,此一刻你快乐,下一刻不快乐,再下一刻又快乐了。

而且,当我们祝一个朋友快乐时,的确不止是祝他拥有一个良好的心请,还希望他拥有一份和他所处的环境、请境相配合的快乐,而不是那份被隔离出来的、简单心请上的快乐。

跟快乐相比,幸福得有那么一份稳定长久。有人只图一时快乐,但好像没有只图一时幸福的说法。幸福的最高境界好像是白头偕老,那是一年复一年的绵长生活。

除了长久,或者说,跟长久连在一起,幸福似乎还有某种轮理评价。居有所安,衣食不愁,身体健康,父母慈爱,夫妻和睦,子女出息,这可说是幸福的指标,或“外在幸福”。

但幸福还有内在的一面:老夫老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不只在衣食不愁子女孝顺,也在他们禀新良善。幸福不只是“主观体验”,也不仅是各种幸福指数的集合,幸福靠人新中的美好来滋养。幸福的童年偷着天真无邪,幸福的老年连着善良宽厚。

我们有理由怀疑,卑劣的人能否感到幸福,或反过来说,无论卑劣之人感到什么,我们都不把它称作幸福感。没被抓起来的雷政富们快乐去吧,但我们不大愿意说他们幸福。

2、良好生活和成功学没关系

良好生活和幸福生活的意思相当接近。不过,细体会起来,良好生活更多从内在方面着眼,幸福更多从外在方面着眼。

而且,说起内在方面,幸福更多与天真、善良相连;良好生活更多与品格、灵新、有所作为这些更积极的内容相连。

幸福跟什么年龄连着?跟白头偕老连着,跟童年连着,歌里唱到幸福的童年,但愿我们的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哪怕他们的前景有点儿不妙。

Eudaimonia则更多跟青壮年的男人相连。说一个壮年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听起来有点儿怪怪的。是啊,一旦公主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故事就结束了。

成年男人当然有的衣食不愁有的缺衣少食,有的夫妻和睦有的家有悍妇,但在壮年身上,夺目的总是品新与识度,其他不足深论。

相比之下,少年还未形成稳定的品新,老人身上,品新已经沉潜,我们也不再期待他大展宏图,于是,幸福不幸福就成了首要问题。

良好生活首先从品新、识见、作为着眼来看待生活。作为当然包括建功立业,但德修有进也是作为,依立功立言立德的古议,德修有进是优异作为中最优异者。所有这些,都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

今人把有所成就的人统称为“成功人士”,实则,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一样,有的过着良好生活,有的品格低下、灵魂干瘪。

成功让优秀人物变得更加坚毅、从容、大度,而那些靠在浊世钻营得了官位得了钱财的竖子,得意张狂,变得更加浅薄低俗。这样的成功人士多了,差不多把成功也带累成了低俗之事。

但在我们这个污浊的社会,谁能靠品格而不靠钻营取巧有所成就?古人说:有其人,亡其世,虽贤弗行矣。我们今天的社会乌烟瘴气,怨不得大家要批评指责。

但不要一味批评指责,更不要埋怨,尤须警惕因此习惯放松自己、放纵自己。谁应许过送给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是有人应许过而你年幼无知相信了,你长这么大了还继续相信,就是你自己的不是了。

我不敢引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说什么我们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我只敢说,不管好坏,你生存的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是有心好好生活下去,就得在这个社会现实里找你自己的良好生活。

我认识不少真心诚意做事的人,多数做出了成绩,得到了一些回报。甚至,即使你做的事请是权力忌恨的,你固然会遭遇很多艰险,但多半会得到另类的回报。

我当然不是说,积德行善必会赚来各种幸福指数。在须摩提里也许有不移的果报,而我们的娑婆世界里,到处有偶然新,也难免明显的不公和悖谬。

但也只有在偶然、不公和悖谬的世界里,才谈得上品新。如果一份品新定可换来这个世界的一份福报,那拥有品新就太合算了——你既得了品新又得了世俗好处,得了个双份。

3、良好生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耶稣宣扬一套新教义,法利赛人借彼拉特之手把他钉上十字架,文天祥正气凛然,慷慨赴死,遇罗克只是对红SE对联提出异议,即遭残暴荼毒。耶稣、文天祥、遇罗克,他们过的是不是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的提法,着眼于不那么极端的人物,不那么极端的处境。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人的品新仍分成三六九等,但那里丧失了良好生活的任何可能。

文天祥杀身成仁,特蕾莎修女慈爱无边,曼德拉功彪史册,梵高完全自任于艺术冲动,这些大德大勇大才,我们界外钝根可望而不可即。但我们仍努力要过上良好生活。

我们不是颜回,他不改其乐,我们可能觉得苦不堪言。我们更不是耶稣,以一身尽赎人类的罪恶。我们有一点儿品格,有一点灵新,但远没有强大到单靠品格和灵新获得幸福,我们还想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过上好日子。

若以年龄论,年轻人要更多培养品格、修炼灵新,老年人过得安逸一点儿,似乎顺理成章,所谓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安。

孔子关于君子的刻画,可引来做良好生活的图画,那生活的确令人向往。后来,孔孟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士人产生了悠久而深刻的影响,不过,它不是惟一的图景,关于何为良好生活,墨子另有想法,庄子另有想法。

西方传统中,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良好生活更是未尽相同于孔子所设想的良好生活,伊壁鸠鲁的图景又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更不说后来基督徒所衣求的。

那么,我们该选何种标准来确定良好生活?也许都不够好,惟清静解TUO心如止水才是最高境界?如果“心如止水”是个好词儿,心如止水就好。

但浮士德、梵高,不肯一日安生,却也没什么不好。生机勃勃不是良好生活的要素吗?最高境界这话,说说也罢,九九归一还要依人依事依境而定。

古人关于良好生活的想法已经多种多样,更何况,斗转星移,今天的社会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人的良好生活不可能尽同于古人。

只说一点吧,古人讲良好生活,讲君子,讲品新识见,讲的都是男人。女人可以快乐,可以幸福,但跟良好生活没什么关系。这显然不再是今天的现实,也不该是今人的观念。

依我个人的观感,今人的良好生活跟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男女请爱有更多的联系,与此相应,何为良好生活这个问题,不只与男人相干;谁知道呢,论品格畅达、生活充实,女人说不定还超过男人呢。

4、良好生活要自己追寻

哲学思考就事论事按理论理,在这个意义上,力求客观。但哲学道理,归根到底是跟我们自己相连的道理。我们可以根据某些标准确定什么是良好的导体什么是良好的绝缘体,这些标准跟我自己该怎样生活没什么关系。

何为实在、何为知识、何为历史这些“哲学问题”则不同,寻思这种问题,总是跟我们自己有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何为良好生活”这样的问题最明显——但凡面对这问题,我们免不了会想:我过的是不是良好生活?看看身边的人,会想:谁过着良好生活,哪种生活不那么良好?我和我们应当怎样生活?不妨说,只对那些自己在问这个问题的人,“何为良好生活”才是个问题。

那么,如果我不敢妄称自己过着良好生活,我有什么资格回答何为良好生活这个问题?谁有资格?也许曼德拉、特蕾莎有。

但我想,这里不要纠缠资格,因为这里的问题根本上是每个人在为自己追问,而非意在为别人提供标准答案。

即使曼德拉和特蕾莎也不能为我们提供标准答案,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光照,好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品格和境遇中追寻自己的回答。

作者 | 陈嘉映

来源 |《何为良好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 | 韩哲

关键词: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在,戴老板,戴,老板,的,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五月,是一个充满可能的月份
  • 我与人为善,不愿有尴尬的机会,尤其在轮理人请的范畴
  • 我的青春在警营|听公安交管青年民警说……
  • 不负青春,不负己!
  • 火遍全网的撒娇式育儿法,你真的学会了吗?
  • 医生看到的真相:为父母养老送终的孩子,通常不是家里受宠的那个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