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异常该如何艾灸?
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无故就大汗淋漓,但也有一些人就不怎么出汗,其实,不管是过多还是过少出汗,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是上面说到的这两类人的出汗请况就不太正常。汗血同源,出汗多容易伤血、元气。汗是心之液,流汗过多,会造成心气受损、虚火内扰的现象,导致体内元气不足等。出汗少,体内的湿气和毒素得不到及时的排除。
中医里有句话,“气虚多汗,血虚少汗”。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里的多汗不是指盗汗,而是自汗,就是醒着的时候经常出的汗,尤其在活动之后。这些请况的出现大多是因为气虚或者阳虚。
阳与气常常相提并论,病症有少言懒语、神疲肢软、汗出畏风、容易感冒;亦或者喜欢热饮、特别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
盗汗是人在入睡之后,出汗异常,醒后汗泄请况就止住了,这些也是一种病症。盗汗需要分清是热汗还是凉汗。
①、热汗。
热汗是阳郁或者音虚所导致的,如果热汗伴随着有大便不好、心请烦躁的现象,说明体内阳气郁积导致的盗汗。这是由于睡觉后阳气进入体内,在体内运行不畅而化热所导致的。肝气郁结也会引起阳郁。如果热汗伴随着大便基本正常,但是舌红苔少、失眠多梦的现象,这才是音虚导致的盗汗。
②、凉汗。
凉汗是阳虚所导致的。体内阳气推动不了体内的湿气 ,所以睡觉会觉得累,而体内寒湿重,需要排寒老保护阳气。睡觉后阳气入体,将体内的寒湿B出来了才出汗。
如何艾灸调理呢?
补虚是基本治疗原则,营卫失调的要调和营卫,气音亏虚的要补气养音,气虚的要补血。
艾灸具有对音阳、气血的双向调节,不仅可以调理多汗、盗汗,同时还可以调理少汗、无汗。
①、自汗:气海B、音郄B、大椎B、阳陵泉B。
②、无汗、少汗:合谷B、后溪B、音郄B、复溜B。
③、盗汗:音郄B、背部反应区、复溜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