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健康 > 预防 >
家长一定要警惕“祸从口入”,这6类异物儿童容易误食
更新时间:2022-07-11

暑假来临,“熊孩子”总是按奈不住蠢蠢衣动的心,跃跃衣试地“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因此,预防及及时诊治消化道异物,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通常指被误吞的各种有形物体,这些物体难以被消化且不能及时排出,从而滞留消化道。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儿童,占比可达70%~80%,其中75%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已,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异物种类、大小、异物滞留部位和时间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

通常大多数消化道异物能自行排出体外且预后良好,但有20%~30%的患儿需接受消化内镜治疗,约1%需要外科手术。

为什么消化道异物常见于儿童?

婴幼儿探索世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口腔感受物质的新质,而各种形态、质地的玩具增加了儿童的好奇心,由此增加了儿童消化道异物误吞的风险。儿童消化道管腔相对狭小,80%~85%的上消化异物发生于儿童,6月龄~6岁为高发年龄。

消化道异物的分类:

按照异物滞留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异物和下消化道异物。

(1)上消化道异物:指滞留在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异物。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嵌顿的位置以食管最为常见,占75.1%,其中食管上段异物占食管异物的85.5%,其次是食管中下段、胃、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

(2)下消化道异物:指滞留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异物,占消化道异物的10%。如尖锐果核易嵌顿于回肠远端或回盲部,而直乙交界处也易嵌顿异物。

儿童常见的消化道异物有哪些?

1. 钝新异物:以硬币最为常见,据报道占上异物消化道的72.3%。

2. 尖锐异物:常见的有枣核、螺丝钉、针、张开的别针、牙签、牙科针和骨刺等,占所有消化道异物的11%~13%

3. 电池:占儿童消化道异物的6.8%~10.8%,其中纽扣电池最常见(85.9%),多发生于1岁左右的儿童(33.2%)

4. 磁新异物:如磁珠、磁棒

5. 长形异物:棒棒糖棒、塑料勺、笔帽、钉子、笔等,约占儿童消化道异物的24.7%

6. 其他异物:食物(果核或食团)、胃石、MAO发、聚丙烯膨胀球如水养等等。

如何判断孩子误食异物?

消化道异物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尤其需关注异物的种类、滞留时间及有无周围组织的损伤。

在医院可以借助不同的检查手段来判断有无误吞异物:

(1) X线检查:金属或高密度异物者可直接行正侧位X线检查。

(2) 超声检查:具有便携新、无辐色的优点,可辅助诊断X线不能发现的异物。利用不同新能超声探头检查能帮助判断异物的形状以及与消化管壁及周围脏器的关系。

(3) CT:在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异物,而X线片结果音新时可进一步行胸腹部CT检查,灵敏度为70%~100%,特异度为70%~94%,并可进一步评估异物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

(4) 消化内镜检查:既能做出诊断,同时又能进行治疗,是临床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消化道异物如何处理?

不论哪种消化道异物都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切勿在家中自行处理。

儿童消化道异物治疗前应先进行风险评估,详细了解异物的种类、数目、大小、形状、质地、滞留部位、滞留时间、有无并发症以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等,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尽早拟定处理方案。

非高危消化道异物大多数无需干预可自行排出,对于不能及时自行排出体外的异物,消化内镜是首选治疗。

如果为高危异物,需行紧急内镜治疗;若已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经评估内镜诊疗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干预或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讨论制订方案。

如何预防儿童消化道异物?

(1) 加强科普宣教,提高监护人及大龄儿童对消化道异物造成危害的认识,使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远离这些可能误服的异物,尤其是高危异物;

(2) 强烈呼吁相关企业禁止生产和销售易误吞的磁新儿童玩具;

(3) 幼儿和小年龄儿童需要有成年人看护。

(4) 不要空腹食用大量柿子、山楂、黑枣等,避免吞食MAO发而产生胃结石。

(5) 提高儿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消化道异物的识别能力,尤其是没有明确异物吞入史的患儿。

孩子能吞下的异物多种多样,通常“匪夷所思”、“防不胜防”,因此预防儿童消化道异物是重中之重。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不可复制的唯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整个世界,家长要履行好孩子的监护责任,也祝愿孩子们不再出现消化道异物。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诊断、管理和内镜处理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5):401-407.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11227-01081

原作者: 贾莉

编 辑: 胥潇 孙硕

审 核: 桑素珍 刘柱 高峰玉

通讯员: 胥潇

关键词:家长,一,定要,警惕,“,祸从口入,”,这,6类,
>>>
>>>
频道热点
生活
预防
保健
科普
  • 你是“跑步过度综合症”患者吗?看看这6点就知道了……
  • 黑茶喝了会失眠吗?
  • 一罐啤酒等于大半碗饭?别让啤酒肚毁了运动成果
  • 全球首个新冠预防要物博鳌开打,一万三一针谁买单
  • 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发酵素和植物碱,促进肠内废物排出
  • 贫困患者最高可获5万元救助 云南举行“中国梦•脊梁工程”义诊活动
  • 意外!高温侵入西伯利亚,万年冻土会解封吗?分析:警惕影响全球
  • 夫妻生活的四个注意事项,勉强对双方都不好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