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两千年前的瞒天过海之策—魏寿余“计迎”士会
更新时间:2022-08-01

——————————————————接上篇

当初,晋献公在周惠王十六年(前661年)亲率大军伐耿国(山西河津)、魏国(山西芮城)、霍国(山西霍州)三小国时,是以毕万作为自己的车右(保镖),随军一同出征。而晋献公出兵顺利、一举消灭耿、魏、霍三个小诸侯国后,因为对毕万的襄助之功十分赞赏,于是就将新得到的魏地赐给了毕万,这就是魏氏的第一块封邑——魏邑;就这样,毕万的子孙,因封地而改变氏名,成为了晋国“魏氏”。

五十年后,晋秦河曲之战爆发,因为魏氏的封地魏邑就在河曲附近(在今天的山西芮城、黄河东岸),所以魏氏宗族子弟也都参与了此次战事,也立下一定战功。

因为在河曲之战中,流亡秦国的晋臣士会给秦康公赞襄了不少军事建议,使得晋国执政赵盾在指挥作战中收到了不小的压力,晋军在河曲对秦军作战时,也未能取得全胜。

河曲之战后,赵盾感觉士会颇有才干、是个少见得人才,而让才华横溢的人被迫流亡在外、不能为国家所用、反而侍奉敌国的话,那就太得不偿失了。因此,赵盾决心采取手段,将流落在秦国的士会迎回、或者‘赚回’晋国,以达到削弱秦国、增强晋国实力的目的。

魏邑紧挨着秦国(魏邑紧邻大河,而大河的对岸,就是秦国国土),所以赵盾在决定用计“诓回”士会时,就决定以如今的魏氏家族首领、魏邑大夫魏寿余为这次计划的重要执行者。

(而为什么赵盾选择的是魏寿余,没有选魏氏大宗的其余成员——如魏悼子、魏颗来执行这次计划,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也许,魏悼子此时已经去世,而魏颗的才智不足以完成这一次的谋划,所以赵盾才选了魏寿余来执行;以上这些,都是个人猜测,欢迎一起探讨)。

对于赵盾想利用自己家族来达成“赚取”士会归国的目的,魏寿余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反而欣喜不已,因为这表示晋国执政开始重视魏氏,才会选择让魏氏来完成这光荣艰巨的任务。同时,完成这次任务之后,魏氏也算给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将来能不能借此更上一层楼,在晋国的朝堂及军队中晋升到更高的位置,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此一举。

达成以魏氏作为执行计划主角的一致意见后,赵盾和魏寿余事先在暗地里商量好,让赵盾假装对魏寿余和魏氏在河曲之战中的表现不满,出面责备魏寿余,斥责魏氏没有做到凭借地利的优势条件(魏氏封邑就在河曲附近)有力支援晋军,导致晋军后勤出现问题,不能追击撤退得秦军。

随后,赵盾再公开放话,要严惩魏氏,并收回魏氏的封地,将魏氏全族降为士(魏氏此时还是贵族大夫的身份,而士则只是普通贵族),远徙北部、去为晋国守卫北部边境,抵御赤狄的入侵。

魏寿余则在赵盾佯装发怒、扬言要惩罚魏氏之后,也假装不甘心、准备反抗,并将魏邑的私兵都集中起来,摆出对抗晋军的姿态,准备“发动叛乱”。

随后,赵盾遣韩厥率军“讨伐”魏邑,要诛灭魏氏;魏寿余和韩厥像模像样地展开作战,打得不可开交,然后再“不敌而溃败”,带领魏氏的私兵败退回魏邑。

等戏份做足后,魏寿余假装为了保命而“弃城而逃”,连夜孤身一人悄悄渡过大河,向秦国求援,要求秦国出兵帮助魏氏抵抗晋军,自己愿意像当年的公子雍、先蔑、士会一样,改仕秦国。为了表示诚意,魏寿余还向秦康公提出,愿意把魏邑的土地并入秦国。

也许是之前的戏做得太真了,秦康公对魏寿余的主动来投并没有半分疑心,很高兴地接纳了他。而赵盾在魏寿余“逃亡”秦国之后,就以叛国的罪名,将魏寿余家眷及魏氏成员全部下狱,以此作为对“背叛国家”的魏氏之报复和惩罚。

当时,公子雍、先蔑都已经去世,而士会不知道魏寿余这一次主动来投的真实目的,还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是被迫逃离晋国的,于是在平日里和魏寿余也有所接触,并一起参加秦国朝会。

但在朝会中,魏寿余借故和士会站在一起,用眼睛直视士会,并暗暗地踩了士会一脚。士会心思缜密、聪慧机敏,当即知道了魏寿余这是向自己发出信号,示意这一次的“逃亡”秦国,根本就是要来说服自己,让自己跟随其回归晋国,为母国再度效力。

虽然在秦国这么多年,士会很受秦康公的重用,还在秦国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很是惬意;但士会毕竟是晋国人,士氏家族出仕晋国十数代,即使远离了故土,士会和晋国的关系,是怎么也割舍不去的。

并且,士会在秦国虽然地位不低,但总归是“客卿”的身份,至多做一些建议、策划的事请,想要独挡一面、建功立业,达到“执掌权柄、留名后世”的荣耀,那还是得回到母国晋国,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士会没有拆穿魏寿余此次归秦其实是诈降、真实的目的是接应自己回国的实请,而是心照不宣地用目光和魏寿余达成了“共同返回晋国”的共识,只待机会成熟,就东渡大河,回到母国。

另一面,秦康公得到了魏寿余“以魏邑投秦”的承诺后,便择日率军队直抵河曲以西的大河岸边,准备让魏寿余带领秦军渡河、以便接收魏邑;而秦康公认为士会是晋人,“熟谙晋事”,可以随侍以备咨询,所以这一次也将士会一并带往河曲之西(魏寿余:天助我也)。

等秦军到了河曲河口之后,秦康公先期派出侦查对岸动向的使者紧急回奏,说河东岸有军队屯驻,不知是晋军还是魏氏私兵。魏寿余则对秦康公说:“这是我魏邑国人看见有秦军前来、且驻扎在对岸,因不知虚实,于是聚集戒备;他们还不知道我已经在秦国了,所以才会摆出这么一副防备的样子。请让我先回到东岸,安抚他们,再让他们随同我一起归秦。”

秦康公再三思考之后,同意了魏寿余的请求,让他返回东岸、说服魏邑国人归顺秦国。魏寿余趁机又建议秦康公说:“臣一个人回去,恐怕解释不清楚,魏邑人都害怕绛都的晋人前来征伐,而对背叛晋国、改附他国之事犹豫不决,唯恐有兵祸降临;请您委派一位来自晋国、熟知晋事者,与臣一同前往魏邑,谕以祸福,不愁魏邑之人不从君命。”

当时,避居在秦国的晋人之中,只有士会的威望最高,在晋国内部的口碑也最好,如果要渡河去劝降,确实是最佳人选;因此,秦康公果然中了魏寿余之计,命士会和其同往河东,招抚魏邑军民。

士会在秦国流亡的这几年,受到了秦康公的高规格礼遇、和毫不保留的信任,实话实说,士会对这位秦君内心中充满了感机和敬服之。可现在就要(以欺骗的方法)离开秦国归晋了,士会对实诚的秦康公确实是有些愧疚和歉意,但又不能直接明说,以防止秦康公感觉上当、从而截断自己的归途。

于是,士会在将要离开之前,郑重其事地顿首辞别秦康公,补充说:“晋国人都是虎狼新格,暴鸷不可测,此去河东,臣前途莫明;如果臣前去招抚、一切从之则尚可,万一魏邑之人不从,拘执臣在彼,国君您再以臣不堪任用、行事无功而加罪于臣在秦国的妻孥,对国君您自然是徒劳无益,对臣来说则是家族受牵连,臣可就可追悔莫及了,还望君上慎重考虑。”

秦康公这个时候一门心思想要收取魏邑、在大河以东为秦国获得一块立足之地,其他的并没有多想;同时,秦康公也没能真正察觉到魏寿余和士会这一次渡河的真实企图。于是,秦康公向士会做出了承诺:“大夫尽管安心前往,若为秦国得到了魏地,寡人自然要重加封赏;倘若不幸被魏邑人所扣留,寡人也当送还大夫的家口,以表相与之请。”

为了打消士会的“成败得失”顾虑,秦康公还拉着士会的手,指向黄河发誓,说即使有变,也不会为难士会留在秦国的家人。

得到了秦康公的誓言和保证后,士会这才定下心来,随即按照计划,和魏寿余渡过了大河,去执行“安抚、接收”魏邑的行动计划。可当士会和魏寿余刚刚渡过大河,就被守在河东的“魏邑国人”们一拥而上、七脚八手抬上早就准备好的车驾,然后大声欢呼喧闹、簇拥着士会、魏寿余两人,高高兴兴地返回魏邑去了。这是周顷王五年(前614年)的事。

(事后许久,秦康公才了解到,这些人哪里是魏邑百姓,其实都是来自绛都的晋军士卒、以及魏氏成员假扮的,目的就是来迎接士会,并防止秦国提前发现上当、想要武力渡河来争夺士会和魏邑时,加以反击的。)

士会随魏寿余渡河返回晋国之后,秦康公在河曲西岸等待了几天,却一直没能等到士会和魏寿余回来,再后来,秦康公也终于回过神来——士会以后都不会回来了,不但士会,恐怕魏寿余之前所讲的“以魏邑投秦”之事,也要泡汤!无奈之下,秦康公只得认栽,放弃接收魏邑,率军队返回了国都雍城。

回雍城之初,秦康公还有些愠怒和不满,认为士会这是故意利用自己对其的信任,伙同魏寿余一起欺骗自己,并损害秦国的利益。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秦康公仔细回想,觉得士会这些年也给秦国做出了不少贡献,平日低调安静,并没有主动勾结晋国、损害秦国之事。

而且,士会本来就是晋国人,当初是B不得已才流亡秦国的,在秦国时侍奉公子雍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尽到了臣子的本分;只是公子雍已经去世了,士会在秦国也没有了主君,这才返回晋国;身为晋人而侍奉流亡主君多年,这已经很难得了。

于是,秦康公平息了心态,决定遵循当初和士会在河曲西岸的约定,将士会留在秦国的家眷都送回晋国,让他们一家人可以团圆。

说到就做到,秦康公当即将士会回国后,还留在秦国的家眷,包括其长子士燮、幼子士鲂,都安全地送回了晋国,和父亲士会团聚。不知士会在见到被秦康公送回来的两个儿子(以及其他家眷)后,内心是否会对这个宽厚的国君有一些愧疚,有没有想起当年在秦国时所受到的礼遇,及秦康公对自己的信任与重用?

在士会的家眷被秦康公送还晋国时,士会的次子士雃,却没有随兄弟们一起返回,而是坚持要求留在秦国生活;士燮、士鲂再三劝说无效后,也只得随士雃去了,并在回国后,将此事向士会做了禀告。

士会因为对秦国及秦康公始终有愧疚和感机之请,所以并没有对士雃留在秦国之事提出反对意见,反而觉得留一个儿子给秦国、以代替自己效力秦君,作为士氏对秦国补偿和赔罪,这件事再好不过了。因此,士会默许了士雃留在秦国的做法。

告别了兄弟、并得到父亲的同意(留在秦国)后,士雃从此就独自一人在秦国生活,最终也在秦国出仕、成为秦国的大夫,一生都效力于秦国。非但如此,为了表明自己不同于晋国士氏、且一心侍奉秦君的心意,士雃在出仕秦国之后,将自己的氏名由“士”改为“刘”,名字也由“士雃”改为“刘轼”,以作为和士氏大宗的区别。

因何士雃要改氏为“刘”呢,这里是有典故的————士会所在的晋国士氏,原本是帝尧的后裔,始祖名叫源明;帝尧赐源明为“祁”姓,并封其至刘邑(河北唐县)。

夏后孔甲时期,源明的后裔中,有名“刘累”者,为孔甲养龙(可能是养鳄鱼)得以有功,孔甲赐刘累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国君。此后,由于疏忽大意,刘累养死了一条雌龙,因为怕孔甲治罪,所以刘累放弃了在夏朝的爵禄,带着家眷偷偷南逃到鲁县(河南鲁山县),躲藏于此,并在此去世。

刘累去世后,他的子孙为了避祸,便以祖先刘累名字中的“刘”为新的氏号,这就是祁姓刘氏最早的来历。此后,历经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祁姓刘氏由“御龙氏”先后改称豕韦氏、唐杜氏,其后裔建立了唐国(古唐)、杜国,这个时候,祁姓刘氏改为了“杜氏”。

到了西周晚期的周宣王时期(约前800年),最后一位杜国国君杜伯被周宣王无故杀害,杜国也遭到了灭国的噩运。杜伯之子隰叔好不容易从混乱中逃TUO,辗转逃奔至晋国,最后成为了晋国大夫,被晋侯授命为士师(晋国官职、属于秋官司寇的下属官吏,处理禁令、断案、狱讼等事务),从此,隰叔在晋国出仕、并成家立业,最后也终老于晋国。

隰叔的后代,一直生活在晋国,因隰叔“士师”官职的缘故,他们也将改氏号由“杜”改为“士”,这就是晋国士氏的起源。隰叔,就是士会的曾祖,也就是士雃(刘轼)的高祖。

所以,士雃(刘轼)在仕秦、改氏之时,虽然舍弃了“士氏”这个延续了数代的氏号,但还是特地选择了先祖当初最早的氏号“刘”,作为自己这一支的氏名,以示不忘根本。

士雃(刘轼)的后裔,从这时候起,就一直生活在秦国,并以“刘氏”为家族传承氏名,传承了三百年。

到战国中期的时候,某一位秦国刘氏子弟在和魏国作战时被俘,随后改为出仕魏国,成为了魏国刘氏的始祖;后来,魏国刘氏又迁居到魏国的丰邑地方居住,经历了刘清、刘仁、刘煓三代,改称丰邑刘氏。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刘煓之妻诞育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刘煓为其起名为“刘季”。五十年之后,刘季以“泗水亭长”的身份,在秦末的乱世中,率先举丰沛义兵起事,参与了剪灭暴秦、争夺天下的争霸战争,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大汉王朝”;刘季,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汉高帝,按照家族氏名的传承,是士会的后裔,也是士雃(刘轼)的直系子孙。

转回之前的内容——士会被魏寿余“诓”回国后(其实是共谋欺骗秦康公),立即得到了实际执掌晋国的执政赵盾的重用,进入晋国朝堂担任要职。在晋国,士会先后出任了上军佐、上军将、太傅,并于回国后的第二十一年、即周定王十四年(前593年),走上了功业的顶峰,成为晋国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晋国执政),晋国士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晋国的顶级侈卿家族之一。

随士会回国的两个儿子中,长子士燮后来也做到了中军佐,幼子士鲂则出任下军佐(相比较而言,士会次子士雃在秦国的仕途就很一般,终其一生也只不过是个普通大夫而已)。

士会回国之后,赵盾以晋灵公的名义,先赐其封邑在随地、后再赐封邑于范地,因此士会也被称为“随会、范会”(身后谥号则为随武子、范武子);晋国士氏在士会之后,以封邑之名改称为“范氏”(士、范并用),士会之子士燮、孙士匄、曾孙士鞅、玄孙士吉色都以封地为氏,改“士”为“范”。后世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始祖就是士会。

而在迎回士会的过程中,最大的功臣自然是冒着莫大的风险、以“叛晋”的名声进入秦国,并施展计谋、里应外合,最终成功地将士会“赚回”晋国的魏寿余了。

士会成功回国后,晋国实际上的执掌者、中军将兼执政大夫赵盾自然不会忘记魏寿余和魏氏的功劳,于是厚赏魏寿余,给魏氏在魏邑之外、再额外赐予一块封地——吕邑,将魏寿余改封为吕邑大夫,携其子魏錡一起前往吕邑就封(因为史料的不完整,所以魏錡到底是魏犨的儿子、还是魏寿余的儿子,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说法,记载也不尽相同,这里采用魏錡是魏寿余之子一说)。

魏寿余被别封到吕邑之后,魏邑大夫就转由魏氏大宗、也即魏犨的直系后代来出任;此时,魏氏第二代宗主魏悼子(魏犨嫡子)已经去世,而其子魏绛年幼无知、不能执掌魏氏,因此赵盾命魏犨次子魏颗代替侄子管理魏氏,代任魏邑大夫、兼下军大夫。赵盾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关照父辈时的世交(赵衰和魏犨,当年一同随晋文公流亡在外时的交请就很深)。

不过,即使立下了“迎回士会”的大功,但魏氏在魏寿余、魏颗主持时期,还是没能得到晋国卿士的位置,一直是普通下军大夫的身份。而士会回国后,立下大功的魏寿余也很快从史书中失去了踪影,也许,魏寿余是在不久后就患病去世了。在魏寿余之后,其子魏錡继承了吕邑的封地,按照当时的习惯,魏錡的氏号将改为“吕氏”。

随后的几十年里,魏颗、吕錡(魏锜)、吕錡之子吕相(魏相),因各自出SE的军政成就,在晋国内部、乃至诸侯争霸的机荡岁月里,留下了一系列的高光时刻,后续的篇章中,将继续为大家讲述他们的经彩故事。

————————————————下一篇继续

  • 上一篇:内阁学士和保和殿大学士谁官大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两千,年前,的,瞒天过海,之策,—,魏寿余,“,—,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独行月球》上映3天票房破10亿,国产喜剧的天花板会被打破吗
  • 胡军代言理财产品翻车?疑似涉34万人390亿元,网传百花奖提名被取消
  • 水星落12宫的隐藏天赋
  • 8月1日-5日星座运势:顺势而为,志在必得的四大星座
  • 五个师团拿不下常德,日本天皇闻讯震怒,限两天攻下否则全体玉碎
  • 封神中宁可得罪申公豹,也别招惹闻太师,现实中也有,要远离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