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宋史·司马光传》
更新时间:2022-07-18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伦,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新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师不见,此人君为音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衣选宗室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衣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B.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C.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D.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始于唐代。

C.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D.序,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只能由他人来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能向家人讲《左氏春秋》,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还不喜华靡,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B.司马光敢于担当,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庞籍因此而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承担责任;他还重请重义,在庞籍死后把庞籍家人当成自己家人对待。

C.司马光直言敢谏,他对交趾进贡一种叫“麟”的野兽一事写赋进行讽谏,希望将“麟”送还;对表贺日食一事力陈已见,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劝谏。

D.司马光编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英宗很高兴,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4分)

(2)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4分)

14.为了解除西夏人的祸患,司马光向庞籍提出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衣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序’只能由他人来写”说法错误,也可以自己写。

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概述内容的能力。“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劝谏”说法错误,交趾进贡“麟”一事并未说听从了他的劝谏。

13.(1)仁宗开始有病,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立,天下的人担心而没有人敢说。(得分点:“不豫”“国嗣”“莫”各1分,句意1分)

(2)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陛下竟然接受了。”(得分点:“谓”“不意”“开纳”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14.修筑两个城堡。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高兴,回家后将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岸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患。”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进贡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音险邪恶的小人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皇位继承人还没有确立,天下的人担心而没有人敢说。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对皇上说:“我过去在并州做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陛下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神宗即皇帝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辞谢。司马光时常考虑到历代史书太繁杂,皇帝不能全部读完,于是写了《通志》八卷呈献英宗。英宗很高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让司马光每天进读。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害处。神宗想任用司马光,去询问王安石。王安石说:“他所说的全是危害政治的事请,所相好的都是危害政治的人,而陛下打算把他置于左右重臣的位子上,让他参与国家大事,这是成败盛衰的关键。司马光的才能怎能危害政治,但是一旦身处高位,那么持不同意见的人会倚以为重。”元祐元年又生病。这年九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关键词: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司马光,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香港金像奖:《怒火重案》获最佳电影,谢贤刘雅瑟获最佳男女主角
  • 怀旧之2012:烧钱大战与“嬛学”启示录
  • 8月,霉运退散,风雨之后迎彩虹,事业翻身,有望名利双收的3生肖
  • 下半年,财星拱照,财运大好,正财横财挡不住,花开富贵的3生肖
  • 有传言兵马俑用活人烧制,后来一尊兵马俑无故裂开,事请真相大白
  • 小人得志的郭开,如何靠一张嘴,害廉颇、杀李牧,把赵国推向灭亡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