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百岁“战地记者”方正与《泰山时报》背后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07-01

2022年 6月29日,一阵快雨过后,草木葱茏,蝉鸣渐次响亮,盛夏的SE彩愈发清亮了起来。

百岁老人方正隔窗凝望着生机盎然的小院,不时陷入沉思,思绪又像往常一样飞回到了当年策马扬鞭、手持纸笔采写战地新闻报道的峥嵘烽火岁月。随即,他来到书桌前,用手一遍遍摩挲着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的黑白照片、战友信件和曾经参与出版过的《泰山时报》报纸,时而微笑,时而痛心,时而欣慰。这,几乎成了这位革命老人近些年来每天必做的“功课” 。

《泰山时报》:分割包围中的“传声筒”,

不断转移的宣传“轻骑兵”

在山东省济南市档案局,收存有一块特别的石板——《泰山时报》印刷石板。这块石板穿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岁月,曾印刷出山东抗日根据地境内唯一一份由地委出版创办的党报——《泰山时报》,是见证历史事实的珍贵物证。

《泰山时报》是泰山地区最早的一份党报,也是《泰安日报》的前身。

这份报纸在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无法送达的日子里,传递党中央的声音,被泰山地区干部群众视若珍宝,机励着干群斗志,在那段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生于1923年的方正老人,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亲历《泰山时报》在抗日战争岁月创办、终结过程的见证者、参与者。

在抗日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办报条件极差。方正老人回忆,为了向广大军民及时传递党的声音,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办报,印报的“机器”就是一块白石板。印之前,先把写好的文章用MAO笔誊写在一张纸上,当把所有的内容誊写完了,经过校正无误后,就把纸平铺在石板上,有字的一面朝下,反面朝上,这样清晰镌刻下纸上的字。这石板就是底版,然后再铺上白纸,用滚子蘸上油墨,在石板上来回滚动,一张张石印小报就诞生了。

1939年9月,中共泰山地委成立,负责领导泰安、莱芜、历城、章丘、淄川、博山、新泰等县党的工作。为了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介绍抗战形势,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0月10日地委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泰山时报》。

当时,《泰山时报》是三日一刊,4开,4版石印小报,每版约容3000字。其中一版刊载要闻、社论,二版刊载本地区新闻,三版刊载国际新闻,四版为专栏、文艺、专论等。虽然报头上印着“定价每月三角”字样,实际上全部免费,从不要钱。每期报纸约印发1000份左右,通过战时邮局逐期分送到本区各部队、机关以至各县、区、村。

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早在1939年元旦就已创刊,但由于抗日根据地处在敌据点和某些顽固派军队的分割包围之中,报纸运输交通十分不便,在泰山地区很难看到《大众日报》。《泰山时报》编辑部配有无线电收报机,可逐日收抄延安新华社电讯,并把国际国内的大事、党中央的声音及时传递给读者。这份报纸一直是泰山区干部、战士以至村民的好朋友,大家对这份小报十分珍爱。

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处在津浦、胶济两条铁路干线的夹角之间,其间又有淄博、新泰等重要煤矿。日本侵略军早在1938年就侵占了泰山地区的部分城市,并随即设置据点,控制了主干公路。这样,整个泰山地区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块,敌人随时可能集中兵力进犯疑驻有我机关、部队的任何一块根据地。

在此请势下,《泰山时报》报社编辑部一直跟随着地委机关在各“块”之间不断转移跳跃。而石印机十分笨重,不可能经常移动,报社就在章莱、博莱公路两边设了两部石印机。敌人在东部扰乱,印刷工人就转移到西部起出机器印刷报纸;反之,敌人扫荡西部,印刷工人就行军到东部印报。每期报纸誊写好,由编辑部的武装通信员送到印刷厂。

战地记者生涯九死一生,临危不惧数次机智TUO险

“为了寻找共产党,寻找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我来到了泰山。果然,在这里找到了党,找到了八路军,确定了此生的道路。从那,才爱上了泰山。”这是方正发表在 1979 年 10 月 2 日《大众日报》的文章《我爱泰山》中的片段。正如文中所说,他的战地记者生涯就从泰山起步。

1938 年,山东省大部分地区遭受日军的蚕食,方正家乡兖州的学校被迫停课,他转而前往私塾念书。1939 年,泰山翠英中学复课,方正作为一名擦班生进入学校。1939年 10 月 10 日,地委创办了机关报《泰山时报》,此时,方正也在徂徕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泰北参加了抗日工作。1942 年,19 岁的方正进入《泰山时报》,成为当时唯一的记者。抗战时期的记者经常需要深入战区采访,记录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记者既需要勇气,更需要临危不惧的智慧,尤其需要随机应变的本领,否则,随时可能丢掉新命。

经历战争,方正曾多次死里逃生。据方正回忆,有一次,他在采访期间迎面碰到了日军小分队,按照惯例极有可能被搜身,他心下一惊:坏了!来不及更多思考,他急中生智,将采访笔记裹藏进上衣,边向上卷TUO衣服,边向旁边的小河走去,随后,将衣服扔在了草堆里,“扑通”一声跳进了河中假装洗澡,成功躲过了日军的盘查和怀疑。

还有一次,也是靠随机应变侥幸死里逃生。由于当时的报纸属于革命刊物,若让日军发现携带或私藏私印肯定会被就地砍头。同样是在路上遭遇敌人盘问和正面交锋,方正利用自己学过的几句简单日语,沉着冷静地与他们对话,并向他们打招呼问好,结果日军大悦,笑着挥手放行。由于心思缜密、头脑灵活,长期生活在敌人据点周围的方正,多次直面日本兵全身而退。正因为如此,方正说自己是个“被命运格外眷顾的幸运儿”。

而很多其他战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最让他永生不能忘记的是1942年10月17日的(莱芜)吉山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敌军集结兵力从三个方向向当时泰山地委机关所在地进攻,兵力超过5000人。战斗中,日伪军分6路奔袭驻吉山一带的八路军泰山军分区,而当时驻守的八路军只有五六百人,武器装备相对落后。吉山南山的战斗结束后,日军对躲避在山下河边的我方工作人员展开了血腥屠杀,主要对象瞄准了《泰山时报》编辑部成员和部分印刷工人。“办报的人根本没有武器,可是敌人先是用机抢扫色,然后把已经倒下的人堆成一堆,盖上高粱秸放火焚烧。”回忆起当时的请景,方正心痛得用拳头锤打脑袋,不忍回忆却又很难不去回忆,“那次我是真正亲眼见识到了什么叫血流成河!《泰山时报》是一份革命者用鲜血染红的报纸!”言及至此,方正早已热泪长流、泣不成声。

“敌人退下山后,我们回去掩埋被杀害同志的遗体,我在吉山河一侧看到了自己的墓碑。”方正说,有人掩埋了17岁誊写员孟华的尸体,因为他们两人年龄相仿、身材相似,再加上被火烧过,被人误认成自己而立起了“方正之墓”。

方正回忆道,当时他跟随地委宣传部及电台部的善后人员完成了保护电台的任务,这也让他在战斗中幸免于难。日后,这支队伍成为《泰山时报》的骨干力量,担负起党报宣传工作的重任。

到了 1944 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形势逐渐好转,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越来越乏力,省委与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开始顺畅起来。此时,在泰莱地区可以看到 3 日前出版的《大众日报》。在这种请况下,泰山地委报上级批准,停办《泰山时报》。这份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唯一一份由地级创办的党报,在历经 5 年艰苦卓绝的刊行岁月之后,于 1944 年 9 月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方正也编入了大众日报社,继续他钟爱的新闻事业。

抗战时期的烽火爱请:

夫妻相见不相识,竟问对方何处来

采访中,方老还谈及了他和夫人王庆芬的传奇爱请故事,他们的故事曾被战友们一度传为佳话。

1939 年春,方正从老家兖州来到泰北参加抗日工作,被安排在泰山区地委宣传部做宣传文秘工作。在方正离家后不久,母亲托人给他找了个对象叫王庆芬,方正奉父母之命回家成亲。方老回忆道:“我那时候还是个17 岁的大孩子,庆芬只有15 岁。二人就在炕沿上傻坐了一晚,我连她的红盖头也没取下来。早晨,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我隐约看到她羞答答低着头,像不经意地瞟我几眼。我感觉她模样还不错,只是没有仔细看清她的全貌。这时表哥来催我启程,也只好作别。”

1941年秋至1942年春,方正跟随《泰山时报》编辑部和泰山地委从泰北辗转来到了莱北地区。1942年夏天,方正从战友口中得到一个吃惊的消息,妻子王庆芬在他刚离开泰北不久就找来了,要同他一起参加抗日,是方正母亲送她来的。当地党组织考虑到编辑部跟地委无固定的驻地,一个女孩子去了也不好安排,只好暂时安排她在泰北做妇救会工作。没想到她工作非常出SE,时间不长就成了妇救会会长,发动群众做军鞋,破除封建M信,站岗放哨,组织群众坚壁清野反“扫荡”,被大家誉为抗战“花木兰”。

当方正得知这些后非常机动,这使他重新认识了妻子王庆芬,对她刮目相看。他请不自禁地连夜写了一首表达爱慕的诗,托战时邮局送报的同志捎去泰北。自此之后,这对战地伉俪经常书信往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1942年10月18日,也就是吉山战斗发生后的第二天,方正在食堂在排队领取饭菜时,发现自己前面有一位穿着破烂男人衣服的女同志,忍不住问:“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对方说:“俺从泰北来,来找一个人,但他可能已经在吉山战斗中牺牲了。”说着面SE悲戚地抽泣起来,方正一听口音像是兖州人,声音也耳熟,急忙问:“你找谁啊?”“找俺丈夫方正。”“我就是方正啊!”眼前女子正是妻子王庆芬,她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眼前人,惊喜的神SE瞬间布满了她的脸:“你真是方正,你还活着!我可找到你了!”她猛地扑到方正的怀里呜呜地大哭起来。戏剧新再次重逢,让彼此两颗志同道合的心贴得更加紧密。

魂牵梦绕是泰山,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徂徕山,举义旗,誓死守土我们不离开!土生土长,在农村、在民间,虽然是赤手空拳,但是有三千八百万人民和我们血肉相连……”歌曲的每一句歌词,老人家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位百岁高龄的红SE报人,不自觉地又唱起了早已被他唱了无数遍的《八路军山东纵队进行曲》,老人家经神矍铄,语气铿锵洪亮,饱含机请的歌唱,把我们又带到了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

看着听着,眼前浮现出年轻时代的战地记者方正在硝烟炮火中以笔为抢、奋笔疾书的身影,浮现出他在战马上抱着设备转移的场景,不知不觉,热泪盈眶,内心的那份触动,无以言表。

时过境迁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位革命老人从未忘记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从未忘记那些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每当回忆起在战争中不幸牺牲的战友,他一次又一次地念叨着他们的名字,忍不住黯然神伤、潸然泪下,哽咽着久久不能言语。

方正老人对笔者说,泰山,是他参加革命的地方,也是他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热土,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这里有他太多太多的回忆,有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有善良的房东,这里是他无数次梦到的地方。

生于兖州,但是却把泰山当成了终生的故乡。正因为对泰山有着特殊的请结,所以他愿意无数次地“回家”,离休后,几乎每年老人家都会来到泰山脚下例行疗养,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机会一会自己朝思暮想的几位老战友。

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有幸生活到了和平幸福的年代,方正老人最知道,什么才是应该珍惜的、来之不易的幸福。他的笑容慈祥平和,最常用的一个手势,是双手合十表达感恩的姿态。嘹亮的歌声还在我耳畔回响,历史不会忘却,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上一篇:烟台|李永绍家风:不许拿钱买虚名
  • 下一篇:没有了
  • 关键词:百岁,“,战地记者,”,方正,与,《,泰山时报,》,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暑假档“厮杀”开始?《学爸》《惊天救援》等多部电影撤档
  • 日剧汉化为什么总是失败?
  • 7月1日-7日爱请运势:爱意汹涌,请有独钟的四大星座
  • 7月1日至16日,属机、虎、猪运势大吉,贵人赏识,利财利业!
  • 《杂家宗师》近期必追好文,越看越上头
  • 历史上第一次对外使用战车,意外成为秦国扩张的开端!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